下山的路上。
葉清走在最前邊,而其他人則是走在一興身邊聽著一興講的‘斯、瓜琴的區別’。
“瓜奈利的琴,它的琴板弧度不大,較為平坦。而斯式琴的琴身上部較為窄而小,下部較為寬大,中部彎度稍深,它的輪廓相稱,線條也很是美觀。從美觀上來看斯式琴更為一籌。”
一興先是從兩種琴的琴身上開始講述,隨即又講述著兩琴的音色。
“這兩家族製作的小提琴,音樂界的人對它們有這樣的比喻。說在演奏的時候,瓜式琴,演奏者需要將它當做武器,去攻擊聽眾,才會完美;而斯式琴呀將它當成一束玫瑰,要以優雅的方式獻給聽眾,才是完美。”
他說完,在腦海中回想了一下,繼續道:
“瓜式琴適合演奏多用g弦的樂曲,它深沉、粗狂、奔放。而斯式琴,它的音色柔和、細膩,適合演奏華麗的樂曲。但兩種琴還是有缺點的,斯式琴低音還不夠深沉,瓜式琴的高音有些毛糙、細膩不足。”
一興將他對兩種琴的瞭解說完後,就對著老爺子的背影:“老爺子,我瞭解的就只有這些了。”
“嗯,對這兩琴還算是挺了解的,這兩琴的優點缺點就是如此。”
葉清雖說一直走在最前邊,但耳朵的注意力還是關注著一興的講述。
這孩子對兩琴的說法完全是正確的。
雖說這兩種琴都被音樂名家喜愛,但這兩琴都還是有缺點的。
因為他們的音色與琴身的琴板薄厚有關,所以他也沒能製作出一把沒有瑕疵的完美小提琴。
“我來給你們說說這兩琴吧,這兩家族的制琴師都與老頭子我有點關係。”
“難不成您是他們的老師?”
老爺子的話,讓眾人第一個念頭就是老爺子是兩家族制琴師的老師。
他們覺得兩家族的人不可能都接受老爺子的幫助,他們也不認為這兩家族的製作小提琴產業都是老爺子的。
因為這樣無疑就是競爭對手了嗎,會影響老爺子的收益。
所以,這關係有極大可能就是老爺子與他們是學生與老師的關係。
反正在老爺子這裡,不是商業幫助關係,就是師生關係,這是一貫不容打破的定律。
“我不是他們的老師,阿瑪蒂才是。”
“阿瑪蒂?”
“要說是這關係,那就有點長遠噥,阿瑪蒂的祖父跟我學過制琴,最早的小提琴不是今天這樣的,而阿瑪蒂的祖父在學習的時候就對小提琴的外觀進行的革新,也就是現在這種樣式的小提琴,只不過當時的琴絃為三根弦。”
葉清說著,視線飄了很遠很遠。
他在腦海中想著關於斯式琴家族的事情。
“這關係確實很是長遠啊。”
跟在老爺子身後的眾人,都不由的點頭附和。
好傢伙,這關係一下就感覺拉扯了好幾代的時間線。
那阿瑪蒂豈不是還要尊稱老爺子師祖了?
而那斯瓜家族的人不得把老爺子叫祖師爺?
這關係一說出來瞬間就感覺這輩分真是高的可以。
“所以就不扯那麼遠,只講那兩家族。”
葉清說完收回飄遠的視線,口中接道:
“那時候的阿瑪蒂在制琴上算的上是很有名氣,所以斯特拉和瓜奈利就找到阿瑪蒂拜師。阿瑪蒂家族的制琴一直都是延續的最傳統的製作方式,遵循的都是一個原則,所以阿瑪蒂的小提琴,音色誰都不太深沉與豐滿,但它們都很容易發聲便於演奏。”
“那斯瓜是在跟著阿瑪蒂學習的時候,對阿瑪蒂的小提琴進行了改造?”
“也不是,是我讓阿瑪蒂那樣教的,讓他們兩學的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