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屋。
“金雍先生的小說是與您一起創作的?您與他是怎麼認識的啊?”
黃雷問出心中的疑惑。
他不怎麼了解金雍先生的以前,只是瞭解他曾寫下的那些小說而已。
老爺子認識雨果那位有名的文學家在他心中都沒有認識金雍先生來的震驚。
因為金雍先生可是華夏眾人知曉的小說家。
在華夏沒看過雨果的人比比皆是,但金雍先生的小說相信沒有幾人沒聽過。
畢竟那些翻拍的電影電視可是被眾人推崇。
“應該也算是半個參與者吧,主筆的還是良雍。只是在他想不到什麼武功路數的時候,他會找我探討而已。”
葉清回答著黃雷的問題,腦海中就想起與良雍的相識,口中悠悠的講述道:
“其實良雍最開始並不是些武俠小說的,他實際上是個記者。”
是記者這件事,還是最後與良雍熟識之後才聽他說的。
良雍生於書香門第,從小的文學底子就好,要不然他也不會在初中的時候就顯露出才華,與同學合編了本參考書,這還是他人生第一本出版的書籍。
他本以為良雍文采好,就是個循規蹈矩的孩子,但沒想到在良雍給他講述後,他還有那樣憤青的時候。
那時還處於戰爭沒有結束的時候,良雍知道學校領導是投降主義,還在上初中的他竟然專門寫下了一篇文章來諷刺投降主義的人。
因為這個原因還被勒令退學過,直到後來,良雍在大學時期又因為對學校一些行為不滿,在投訴中又再次被大學退學。
但良雍卻對學習很是執著,沒有學上,就在圖書館裡工作自己閱讀學習。
許是因為大量書籍灌入腦海,良雍的文學底子才會那麼深厚吧。
“金雍先生竟然還當過記者?”
黃雷不禁的有些詫異。
沒想到這金雍先生曾經還做過記者?
他還以為他一開始就是寫小說的作家。
畢竟那些經典的小說,總歸是要有文學底子來支撐的。
做記者哪有那麼多的閒心去鑽研寫作,每天頂多就是寫一些新聞而已。
“那時候戰亂剛結束,他回鄉做過一段時間的記者,也正是因為做過記者,再加上他學了電訊翻譯,最後在一家港城的報刊工作,隨即才有了機會接觸那些影視或者是小品,他最開始就是寫一些文藝小品和影評而已。”
葉清講完,看身邊幾人聽的很是認真,就繼續講道:
“他的第一部小說叫什麼恩仇錄,就是在成為了報刊專欄作家時寫的。之後就是一邊在報刊工作,一邊寫他心裡的故事,我知曉他就是透過報刊上連載的碧血劍。不得不說良雍心中的江湖很有意思。”
他歷經上千年的江湖,但他看到的江湖遠遠沒有良雍書中的有意思。
這或許就是下棋的人只看得到棋中,看不到其它吧。
但當這些成為書籍,他作為一個看大觀的讀者,這江湖就很是不一樣。
讓他都不由得拍手叫絕。
“原來您也是金雍先生的書迷啊。”
“是吧,畢竟老頭子我喜歡有意思的東西。”
葉清笑著點點頭的又接道:
“我看過那些連載的小說後,就在想著良雍到底是怎樣的人,為什麼他能寫出這麼有意思的小說,於是我在港城找到了他。”
要說是書迷,那他還真的算是鐵粉了吧。
那時候每天有意思的事情就是買報紙,看看良雍最新更新的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