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餘人的人群,忽然陷入死寂。
巴津他們此時也追了過來,見到這幅情形,不禁都跟著懸心。
沐秋的心,何嘗不是懸起來的?
只是他真的不想打下去。
南詔和大梁、和其他鄰國,究竟打了多少年,死了多少人,這些沒人比沐秋更清楚。他南征北戰,用了那麼多人的鮮血和生命,好不容易換來的和平,卻被沐慶一朝毀掉。
只為了奪位的私心!
沐秋痛心疾首。
他要奪回兵權,要掌握兵力,要打贏這場仗——就算不能大勝,至少也要僵持,拿到一個可以和梁國議和的資本。
他不怕別人說他沒出息、沒骨氣。
打過十幾年的仗,誰敢說他沐秋沒出息?
可就是因為見過太多殺戮,沐秋才那麼願意議和。他甚至願意失去權力和優勢,做一個奪嫡之戰裡,最被動、最弱小的王爺,任人宰割,也不願意再領兵出征。
這樣的道理,他要和這些追隨他的人講清楚。
熱血,可以有。
衝動,沒問題。
但熱血、衝動,一路追隨而來,究竟是為了什麼?
這些,他要這些人,都想清楚。
“我願意追隨王爺!戰而求和!”
人群裡,不知是誰的聲音率先響起。
很快,接二連三的,開始有人附和響應。
當眾人齊聲高喊“戰而求和”的時候,沐秋的眼眶,又一次溼潤了。
他微微點頭,臉上始終掛著欣慰的笑容,等到情緒平復了,便喚過幾個心腹,說先不急著進營奪權,要把人手編排一下。
“王爺是想事半功倍嗎?”巴津問。
沐秋搖了搖頭。
“你看看,就知道了。”
隨即命自己的侍衛們傳令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