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東西是存在於人心裡的,並不是裝出來嚇唬人的。”
秦天壽的話意味深長,像是在點在場所有人。
“不過呢,我確實沒聽夠,可以的話,你再說說自己對道家思想的瞭解。”秦天壽借題發揮,繼續詢問,但他的話中也是有話。
林牧聽到之後,獨自暗忖:這傢伙,還聽起來沒完了,咋滴?還說上個三天三夜不成?還問我自己對道家的見解,不就是想知道我對於剛才事情的態度嗎?
不過,林牧卻不著急回答,因為有事情不需要太過著急去做,那樣就顯得自己急功急利,太過表現自己了。
他坐在那,假裝一副“不知如何是好”的模樣,又像是在想一些事情。
秦格韻沒有聽出自己父親話中的意思,她還以為秦天壽又在考林牧呢。
不過,秦格韻認為這是好事,自己父親能關注林牧,這是她最願意看見的事情,並且,秦格韻認為,任何事情都不會把林牧難住的。
也的確,自從她認識林牧以來,任何事情都沒有難住過他。
“林牧,我爸問你話呢,你趕緊說。”秦格韻這是要瘋啊,迫不及待地看林牧表現。
“我也想聽聽你怎麼說,林牧。”張嵐心在推波助瀾,她也是有心讓林牧發揮。
正在這時,方靜秋也轉過身來,說道。
“林牧,你秦叔叔輕易不會這樣對一個話題感興趣,如果你要有自己的見解的話,但說無妨。
同時,我也想聽聽。”
林牧等得就是這個機會,秦天壽剛才已經問過自己,自己已經自謙的表現過了,他就不會再說其他話。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但方靜秋不同,林牧認為秦天壽夫婦二人的此行的目的是一樣的,所以,關鍵時候,她肯定會站出來推一把。
“秦叔叔,方阿姨,那晚輩就再一次斗膽妄言了。”
說罷,林牧又想了想,他打算不說一些什麼無關痛癢的東西,直接把秦天壽夫婦二人所關心的事情說出來。
“道家經典《道德經》裡面已經講得很清楚,對於此,我也不敢多說什麼。
但唯獨,其中一個詞我很在意,那就是——‘和光同塵’,四字。”
原文便是:道衝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這段話如果理解的話,太過晦澀,不過無非也是道家思想而已。
而這四個字被引申很多。
比如三國時魏國文學家·李康的《運命論》‘故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前鑑不遠,覆車繼軌。’
其意義就是:在一片樹林裡要是有哪棵樹長得太高而突出於其它的樹木,大風颳過來必定最容易催斷這棵突出的樹,告誡人們不要太過在眾人裡出風頭,風頭出多了,必將遭到外部勢力的首先發難。
至於‘堆出於岸’等等也是這樣的意思吧。
又如《晉書·宣帝紀論》“和光同塵,與時舒捲;戢鱗潛翼,思屬風雲。”
意思是說:與光合二為一,化為俗世的塵土一般,隨著時代的變化來施展自己的才能;像魚兒一樣收斂鱗甲,像鳥兒一樣收起翅膀,隨著形勢的變化伺機而動,以圖後事。
以此來告訴人們,應該順應時勢,注意風雲變幻,根據時代變化來施展自己的抱負!”
五千字的道德經,林牧唯獨把“和光同塵”說出來,這就是他的目的。
說完這些話,他故意看了秦天壽一眼。
秦天壽早已是喜形於色,雙手鼓掌道。
“好,好一個‘和光同塵’。”
喜歡特種兵王在校園請大家收藏:()特種兵王在校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