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啊,”薛起託著下巴,眼中疑惑:“楊浩宇已經是驃騎大將軍,能讓他一展拳腳的地方也只有北庭了。雖然現在突厥四分五裂,北庭再起戰事的可能性很小,但那裡駐紮著近四十萬大軍,不讓他在那裡統兵,難道要把他調到天門都督府去麼?”
“楊浩宇回京述職,那由誰來接他的班?”秦逸問道。
“還沒定下來。”雷梟邊給自己倒了杯酒,邊隨口答道。
“啊?”
雷梟喝了杯酒,然後道:“當初設立北庭都護府的目的是為了防備突厥,所以它一直是四大都護府之中最為重要、軍力也是最大的一個。可如今不一樣了,突厥成了那副樣子,也許用不著我們,過幾年突厥就不存在了。所以朝廷認為,北庭已經不再那麼重要了,所以楊浩宇這個副都護的位置空著就讓它空著吧。”
聽雷梟這麼一說,秦逸和薛起都頗為無奈交換了個眼神。
“此外,我還聽到一個訊息,聽說他們還要裁減北庭都護府的軍隊,大概會留下十萬到五萬的兵力。”
“這個兵力差距還真是大啊!”薛起話中盡是諷刺意味,“讓這些不懂軍事的文官來管這事兒,還真是為難他們了。不知這次又是哪個老狐狸出的主意啊?”
“誰知道呢,”雷梟又喝了口酒,“我也只是聽說而已,連從誰那裡流出來的我都沒有查清楚。偏偏外面傳得有鼻子有眼的,可閣部卻一句話都不說。”
“他們是預設了吧。”薛起哼道,“想也知道,只有他們才能想出這樣的餿主意。他們以為突厥滅亡,對我們來說是好事麼?”
突厥,這個曾經雄霸北方草原長達六百餘年的龐大國家,也是曾經讓夏朝上至皇帝,下至平民都切齒痛恨的宿敵,如今卻正在滅亡邊緣徘徊著。
北方草原廣袤千里,如履平地,生活著無數的遊牧民族,突厥人的祖先就是其中之一。草原並不如平原上的人想象中那麼美好,那裡天氣變化莫測,夏季多雨、冬季苦寒,遊牧民族們需要一年四季尋找豐沛的水草來放牧,所以他們只能居住在厚厚的帳篷中,過著居無定所的生活。
苦難讓人成長,也養成了草原人彪悍的個性以及高超的馬上功夫,艱苦的環境讓他們長得健壯非常,且好勇鬥狠。
大約七百年前,突厥這個部落逐漸崛起,迅速吞併了周圍的數個部落,並向草原中心擴張。此時,作為草原諸部盟主的柔然正日漸衰落,再加上連年與夏朝的征戰早已使得柔然國力耗盡,此時已是奄奄一息。
很快的,突厥在其首領多缽羅的率領下,以極快的速度壯大,最終一舉消滅柔然,成為了草原諸部新的盟主。
六百四十七年前,元歷678年,多缽羅登基為突厥可汗,號稱“天可汗”,他決意開疆拓土,向南進攻,意在將夏朝北部全部納入自己的掌控。
元歷680年,經過兩年的準備,多缽羅在這年秋季向夏朝發動進攻,他集結了草原各部的青壯年,共計六十八萬人,號稱百萬。
突厥兵力強大,猛攻夏朝長城上的重要關口——荊門關。二十萬大軍日夜猛攻,荊門關終於在堅守了三天兩夜之後宣告失守,城內夏軍幾乎全部陣亡。
在攻下荊門關之後,多缽羅又馬不停蹄,向夏朝北部重鎮狄州發動進攻,並在一天之後便攻下了狄州,獲取了糧草數十萬石,城中十二萬夏朝平民慘遭屠殺。
突厥來勢洶洶,兵鋒強勁,一時間大夏朝廷上下盡皆震駭。武將們亂成一團,文官們更是六神無主,他們本來以為柔然滅亡,便可以天下太平了,可他們卻不知道,這個新生的鄰居其野心與實力遠比柔然更加可怕。
而更大的噩耗還在後面,就在狄州被攻破的一天後,突厥的另一路軍隊已經渡過了蒙江,殲滅了數萬夏軍,目標直指靈州。原來在出荊門關的時候,多缽羅便將軍隊分為兩路,一路由自己親自率領,兵力在三十萬,另一路由手下大將林哥坦率領,兵力也有三十萬,剩下八萬人駐守荊門關,確保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