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大丫環通常是由長輩賜下,直到小主人長大了,才會另行安排。她們地位尊崇,平日還有小丫頭充當助手,一般的管家娘子都不敢對她們大小聲。如果是長輩身邊的大丫環,晚輩主人們見了,也要恭恭敬敬的。
秋玉只是二等,回家時還有小丫頭侍候著,她在府裡的地位由此可見一斑了。
春瑛覺得自己腰肝直了許多,只要進府後能少受點氣,這幾年她就忍了。穿越女能屈能伸!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午飯時,路媽媽做了好幾個大女兒愛吃的菜,不停的挾給她吃。秋玉一一接受了,悄悄忍住淚意,微笑著勸母親也多吃點。春瑛在一旁喂弟弟,見狀也有些感動。
吃過飯,秋玉拉住母親,將自己帶來的一個包袱開啟,露出裡面的衣服鞋襪來:“這裡有老太太賞的一件坎肩和一條裙子,還有我自己做的一件襖兒,娘留著自己穿吧,兩雙鞋是給爹的,手藝沒法跟孃的比,也是我的一番心意。還有一塊料子,也是老太太賞的,娘給弟弟妹妹也做件新衣裳吧。”
路媽媽忙推道:“既是老太太賞你的,你自己留著就是了,家裡還有呢。”
秋玉笑笑:“我有好些呢,這幾件顏色太沉,倒更適合娘穿,你只管收著。”說罷又從袖筒從掏出一個小綢布包來:“這裡是太太賞的一副金三事兒,還有兩副銀三事兒。金的娘收好了,銀的就留著平日裡使。”她從小包裡撿出一隻鑲了瑪瑙的銀鐲子,遞給春瑛:“你上回不是說喜歡這個麼?我又得了一隻,拿去。”
春瑛怔了怔:“這……”雖然是銀的,但看那上頭的做工,她就知道這東西不會便宜。
秋玉卻二話不說就把東西塞過來:“我不在家,你多孝順爹孃,照顧弟弟,過了年又大一歲了,可不許再胡鬧!”
春瑛呆呆地接過鐲子,鼻子忽然有些發酸。
秋玉抱過弟弟,親了兩口,拉住母親的手,道:“時候不早,我得回去了。娘多保重。爹回來了,跟他說我給他磕頭……”路媽媽哽咽道:“真不能再等一會兒麼?”秋玉苦笑著搖搖頭:“早晚是要回去的,又不是再不回來了。”
路媽媽給大女兒包了兩件新做的夾襖,又塞了幾樣點心,千囑咐萬囑咐,就是不捨得放她出門。隨秋玉回家的小丫頭都在門外催促了,她才鬆開手。
春瑛隨母親送姐姐走出院門,秋玉低聲再次向她們告別,才依依不捨地上了車。
春瑛望著遠去的車子,心中忽然覺得有些空落落的。
既然做了決定,春瑛也開始考慮準備工作了。
侯府要挑丫頭,管家們的相看是一關,託人情是一關,主人們的意願是一關,但還有一點最重要的,就是你本身要有一定的本事。否則,不會女紅的做了針線丫頭,不懂算術的去了管帳,色盲的負責了衣服首飾……都是要出大問題的。
路媽媽有做二等丫環的經驗,向她取經是不錯的辦法,秋玉大姐處也可以打聽到不少訊息,因此春瑛要做的是努力練習女紅。
她近來繡得多了,漸漸發現一個奇特的現象。比如繡一朵花,她明明認為下一針該落在某處,才能使綵線紋路齊密,但腦子裡卻總有一種感覺,她應該再往旁邊歪半分。等她真的按直覺做了,才發現做出來的效果比原本強得多,繡面也更加好看。
她懷疑,這也是這個身體的記憶在起作用。
不管怎麼說,這不是件壞事。她從此就完全照直覺來了,結果繡花的技術大為進步。
向路媽媽學習裁衣時,又有了新的問題。
本來春瑛覺得自己好歹有個開裁縫店的媽,又在她店裡幫過工,多少還是會一點的,因此挺有自信。可她一看到現在這位路媽媽麻利地扯過布用手一量,馬上就能用剪刀將需要的衣片裁出來,飛針走線,不到一日就縫好了小弟的新衣。壓根兒就不用劃線,不用尺子,也不用量身,人家只用一雙眼在你身上瞄兩瞄,就知道尺寸了。
春瑛又受了一次重大打擊,接著被路媽媽笑話了兩回縫線疏密不均又歪歪扭扭,便沮喪地收起那點自信,老老實實地學起縫直線來。
她多少有點基礎,因此學得還算快,沒多久就開始做帕子了。路媽媽對她的進步只是勉強能夠接受,然後就不停地懷念過去女紅出眾的春兒。春瑛只能左耳聽右耳出,以免精神上再受打擊。
就在她從縫帕子進展到縫簡單的小布袋時,盧嬸子紫魚來了。
盧嬸是來辭行的,眼看著就要開春,她丈夫要回莊上去了,她也要跟著回去。
路媽媽十分不捨地拉著她說了半天,嘆氣道:“你這一走,咱們不知道幾時才能再見了。”
盧嬸沉默地拍拍她的手:“興許中秋時我會再來一回,若有人回府,我也會託他送個信來的。”她眼圈紅了紅,連忙扭開頭,見春瑛正倚在門邊看她們,便笑道:“傻丫頭,站在那裡做什麼?”她拿出一個小布包:“這是給你的東西,你娘說你想要,到底是打算做什麼呢?”
春瑛眨眨眼,有些糊塗,但看到盧嬸開啟布包,露出裡面的書本時,她不由得又驚又喜:“這個是……”
路媽媽揩揩眼角,瞪她一眼:“你前些日子不是說想找書?我哪裡有那種東西?幸好有你盧嬸在,拿去!真不知道你要書做什麼!”
春瑛想要看書,還是剛穿過來不久時的事,她想要知道現在到底是在哪個朝代、那個時期,無奈路家沒有這種東西,路媽媽當時也只是隨口應付著,春瑛早就死心了,沒想到現在能得償所願。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她欣喜地接過書一翻,卻怔住了。這不是她想要的史書,也不是什麼三字經百家姓,卻是一本大統歷,看著裡面的年月日天干地支,還有不知其義的“亥宮立命”、“申宮立命”,何日出行大吉,何日不宜婚嫁……這分明是一本通勝書呀!
春瑛有些沮喪,不過隨手翻到後面,她發現書裡還有許多圖畫,包括了耕作的過程方法、歷史典故、風俗人情、禮儀規範等等,便有些驚喜。雖然曆書不如史書管用,不過有這麼一本“大雜燴”,或許還更省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