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莎貝爾被選成聖女,也是當時大環境的逼迫的結果。因為她對於貧苦的難民,抱有極大的愛心,並傾力相助,這使老百姓對她十分地愛戴。
於是在這種情況下,這光明大教堂迫於民意,不得不選伊莎貝爾作為聖女。
而伊莎貝爾本人,也是經受人民與大教堂兩方面的壓力,才擔任這個職責的。只是,伊莎貝爾答應是答應了,卻從來沒有打算盡聖女全部的職責。
她只會不斷地幫助人,也不求回報,但是,她不會被聖女的名頭束縛自己的人性,這就是伊莎貝爾的決定。
當時,她也把這層意思跟丘加利大主教說了,又因為那是一個特殊時刻的過度時期,丘加利便也答應了。
現在,莫林要將伊莎貝爾領走,其實也並不是什麼不可承受的事情。
當莫林和伊莎貝爾出了大教堂後,很多民眾都對伊莎貝爾和莫林道喜,因為他們對這對兒年輕人都非常的敬重和喜歡。
由於莫林的出現,現在的老百姓基本可以恢復正常的生活了,雖然這物資上還並不豐富,但起碼是自由的。對於長久被禁錮的人來說,自由是他們最為需要的事情。
莫林正是給了他們最需要事情的那個人,他們怎麼會不感激莫林呢,這獻上祝福也只是小事一樁了。
兩個人走在大街上,伊莎貝爾對莫林說:“咱們還要去一個地方,有一個人你還是要領走的。”
莫林大概猜出伊莎貝爾要說的是誰了,他有些牴觸地說:“既然我出現這些日子裡,她都沒有出現,那還是算了吧。”
伊莎貝爾堅決地說:“你們男人慣常的冷酷,既然招惹的人家生死都在於你了,你們卻還是能推脫就推脫。”
莫林反駁說:“可是她……”
伊莎貝爾伸手攔住莫林說:“你根本就不瞭解她,並不知道,她不出現只不過是因為太過珍惜和期待而引起的恐懼的緣故。原本,她的心因你的死而冷了下來,而你的出現,又使她熱了起來,但是,她的身體還無法熱起來,這種冷熱的巨大反差,已經讓她吃不消了,你再不出現,她可就完了。”
莫林實在撓頭伊莎貝爾這一大堆冷熱關係,這都哪兒挨哪兒的事啊!
不過,伊莎貝爾一再堅持,莫林也只好跟著他往那個人的住處去了。
這個人不用說,自然便是莫林上學時的同學莉莉了。
伊莎貝爾知道莉莉的住處,自從莫林出現,並徹底揭開自己真實面目一來,伊莎貝爾沒少往莉莉那裡跑。
莉莉處於一種極度矛盾的狀態之中,她想見莫林一面的心,那真是熱切地可以融化鋼鐵了;但是,又如伊莎貝爾所說,就是因為如此的珍視,又使她不敢去面對莫林。
其實,她之所以不敢去面對莫林,就證明,她不僅僅是要見莫林一面這麼簡單了。人對什麼東西在乎過頭了,都會迷失在那裡。
莉莉因為這樣的矛盾心態,使她的身體又變得不好了。好在有伊莎貝爾照顧,她才沒有舊病復發,不過,莉莉也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了。
伊莎貝爾早就想找莫林來處理莉莉的事情,但是,男人嘛,在面對國家大事時,怎麼會把兒女私情摻雜進來,所以伊莎貝爾即使找到莫林說這種事,莫林也不會過來。
更何況,莫林還真是倒騰不出一點時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