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暄幾句之後,王夔引眾人主廳。所謂的主廳,就是一個大點的窯洞,排排著20多張小几,王菡娘就坐在上首。
眾人看到瀋陽王王妃端端正正的坐在那裡,於是一起行禮:“小民拜見王妃!”
王菡娘:“各位賢達免禮,各自落座!”
各人還是躊躇,因為坐位這東西非常的講究,代表的不僅是一個位子,而是代表一個人地位,一個家族的地位。
王菡娘,王夔自然不知道這些人背景和家世,就讓童族長來分配位子。
在童族長的安排下,各人陸續落座。他自己坐在第3排,對這個位置安排,所有人都是服氣的。
大廳安靜下來,王夔說道:“老朽代王妃和世子謝過各位到來。瀋陽王幾個月前,趕走突厥,要在河套建城。你們中間很多人會有疑問!突厥人什麼時候回來?河套能守多久?那些鄉親會不會被突厥人荼毒!”
王夔停下來,看了一圈,那些聚精會神聽聽他說的鄉紳們,他繼續說道:“突厥人不會再回來,也不敢回來,他們脊背被打斷,膽子被嚇破了。
不信?你們上山的時候,看到被炮火摧毀的寨牆,還有那和小池塘一樣的大坑了嗎?那是血肉之軀能阻擋的麼?”
童族長的兒子,參合口折衝都尉童仲瑞問道:“王監學我有一事不明!還望賜教!”
王夔說道:“這位是童都尉吧!有什麼就問!”
童中瑞:“王妃,世子有這2000人保衛已經非常安全,為何參合口外,要2萬人接應?”
王夔微微笑道:“這鷹窩堡怎麼被滅的,你不是不知道。我不知道這離島參合口150裡,有多少賊子對王妃世子不利?原本為保證王妃和世子安全,軍隊一路掃過去。
但王妃和世子心善,不想多造殺戮。又一路過來看到朔州百姓食不果腹,衣不遮體,想到歸化城需要百姓。
於是讓部隊攜帶每人200斤糧食,200斤醃馬肉!還有禦寒的衣物,以及200套作為樣品的精鋼農具,作為作為遷往歸化城的口糧。
又想到這朔州窮鄉僻壤,只能種些小米,小麥,收個幾鬥糧食,於是從瀋陽調來畝產七八擔的玉米和畝產二三擔的馬鈴薯種子,分給這裡的百姓,徹底脫離半年野菜半年糧的日子。
玉米,馬鈴薯這些種子我王家在太原已經種過幾年,這是收成沒有瀋陽的多,但絕對比你們中的小米,高粱,小麥收成好。
各位可以放心種植,不知道怎麼種,回頭我讓人過來教各位。這是王妃和世子心意,也是瀋陽王的心意。
王妃和世子是瀋陽的良心,是瀋陽的主心骨,如果王妃和世子在這裡出現意外。瀋陽王的憤怒,15萬軍隊的憤怒,400萬瀋陽人的憤怒,你這個參合口折衝都尉扛不起,朔州太守也扛不住。
所以我奉勸一句,那些隱藏在參合口的鷹犬處理掉,不要留後患。
他們得手,你們死,他們失手,依舊你們死!不要認為,你們逃到天邊,就能逃出瀋陽和王家的聯手追殺。之所以不動手,是我們想給你們一條生路!畢竟我們同飲一瓢水,不想做太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