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約林林總總上百條,定的很細,細的連百姓的衣食住行都考慮進去了。
突利是不知道這背後的意義,而羅幹事和他後面的那些瀋陽高官們,卻非常的清楚這些細節的意義。
這條約代表著吳歡的野心,或者說是瀋陽人的野心。
這個條約可以隨時給西突厥,吐蕃,吐谷渾,等等國家和部族使用,只要改一下上面的名字就好,說難聽的,這就是範本。
瀋陽高層非常明白這條約蓄涵的殺傷力,毫不誇張的說,這條約完全就是一個核彈,強大到撕毀整個草原舊次序的核彈。
可以想象東突厥併入後,條約洩露出去,附近的部族,不可避免的朝瀋陽靠近。
千百年來,草原上的政權都是用武力維持的。所以當面對更強的武力,或者足夠大的利益時候,部族就會用腳來投票。
突利在羅幹事的解讀下,並沒有什麼不滿意,相反非常的滿意。
他對他的族人不僅有了交代,而且拿到了非常大的利益。當然是吳歡給的,不是他爭取的,這讓他更加的滿意。
第二天,羅幹事帶著突利來到會議室,在眾人的見證下,突利在合併檔案上籤下大名。
吳歡也簽了大名,從此後金山以東區域都是屬於瀋陽!法理上都是。也就是說吳歡這時候從法理上和頡利都擁有東突厥。
兩人交換了檔案,吳歡把遞給身後的高雅賢,說道:“讓軍隊和工作隊物資都進入東突厥,按照計劃實行。瀋陽明天放假一天,為東突厥合併慶典。”
在瀋陽慶典的時候,騎一師,騎二師,騾馬化的第一師,第四師已經進入草原。他們的目標就是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擊敗頡利,進而把河套地區,納入版圖。
騎一師,騎二師負責突襲,第一師,第四師負責肅清長城沿線的部落,提防大唐軍隊出長城,搶奪地盤和利益。
吳歡拿不到西域,看上了河套地區,準備河套地區種植棉花,糧食,而且,那一帶有鄂爾多斯,白雲鄂博,完全可以成另外一個工業中心。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河套是關中的頂上,離中原的腹地最近,他可以用最大的能力對中原進行滲透。
當然吳歡和高層都知道,這樣會刺激李淵。但這那又怎麼樣?很多戰略決策還是他女兒平陽公主出的,現在瀋陽上下,一心想回中原。
韓孝基心中很不是滋味,明明準備滅了高句麗,一雪前恥。結果什麼東突厥可汗跑來,說是投誠,結果立刻被調到西線準備進攻突厥。
在他眼睛裡,突厥不過是土雞瓦狗,他20年前從軍就和突厥打過幾戰,這兩年為練新軍,天天收拾突厥人。
他的思維裡,收拾掉高句麗,再回頭吃突厥就好,根本就不用這樣還搞什麼突襲。
不過有一點他非常滿意,他的部隊裡都是一人三馬,其中一匹還是馬瓦里馬或者是阿拉伯馬。
他想不明白的是,這些馬大多都是母馬,非常珍貴,不知道為什麼那個視馬如命的楊鉞捨得的拿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