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鉞把楊川他們帶回來的苗刀,甲冑都發了下去,安排100多人回城約定在子時偷城。
義成公主有些不好的感覺,而且越來也強烈,比沒有殺楊川的時候強烈很多很多!不過她一點不後會殺楊川。
她讓軍隊加強戒備,其實她能做的也就這些。她不知道的是,她正在處在火山口上。
義成公主用卑劣的手段殺死楊川,使本來就對小朝廷不滿的百姓的憤怒在積蓄,尋找突破口。
100人回城,他們並不找地方躲起來,而是各自回家,找自己認為可靠的人,串聯起來。
府兵制無疑是一個很特別的兵役制度,他的長處就是節省財政,兵員多。
當然他的缺點也是大到沒有邊。兵員不需要朝廷供養,朝廷動員軍隊完全就是靠名義來指使軍隊。
府兵制刺史有徵兵,調兵的權利。一旦朝廷失去民心,或者刺史有異心,國家就失去軍隊的控制,所以隋朝會在短時間內強盛,又在短時間覆滅。這也播下大唐的強盛和後期藩鎮割據的種子。
這100人迅速糾集了3千多人武裝,當然很多人還是值守部隊計程車兵。
夜靜靜的,偶爾幾聲狗吠,才讓人感覺有些生氣。然而,在門牆後面,百姓們已經穿著甲冑,拿著刀槍,弓弩!等待時間的到來。
子時的梆子響起,整座城市突然亮起,人聲鼎沸,百姓們無論是不是聯絡人,都一股腦的出門,然後全部湧向約定的是西門。
城牆上計程車兵也立刻反戈,開啟城門,放城外的楊鉞和軍隊進城,一下子西門都是人。
也不知道誰喊了一聲:“進攻刺史府!”
所有人又轉向朝刺史府湧去。
義成公主站在箭樓上,看著火箭如流星的戰場,她眼中滿是絕望,對她來說,這大隋朝就在這個晚上覆滅了。
義成公主不會跳下去,自殺對她來說是懦弱者的表現,她要看看到底是什麼人把她的最後希望破滅。
刺史府也被攻破了,準確的說受刺史府的人也叛亂了,他們開啟刺史府的城門。
義成公主的威信還在,蕭太后的威信也還在,起義的軍隊湧入刺史府後,並沒有下一步動作。
楊鉞沒有和義成公主見面的打算,他知道自己嘴拙,根本就不是義成公主的對手。於是讓人把義成公主和蕭太后他們關到一起。
楊鉞得了定襄城,立刻開始清洗城內的突厥人的殘部。現在定襄城內只有少數的突厥人,大部都隨頡利南征了,楊鉞才有機會。
楊鉞現在面對2個選擇,一是守城,等待瀋陽派兵接待,一個是棄城,不論男女老幼都朝瀋陽走去。
這是非常難的選擇,守定襄城,如果瀋陽的人過不來怎麼辦?自己要面對幾十萬突厥人瘋狂進攻,能不能守的住?如果守不住,那麼所有人都死在這裡。
如果棄城,朝瀋陽行去,這幾千里路。路上必定危險重重,除了突厥人的圍追堵截,還有現在11月了,隨時都有暴雪,把他們困在山裡,那也是死路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