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思魯在糾結的時候,傅奕也在想遼東是什麼樣的一個地方!他非常是反佛的,因為他認為佛教就是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典型。
傅奕認為李淵追李耳為祖先,必定興道家,冷佛門。然而事實上李淵的態度,甚至整個李氏門閥都是支援佛教的。
李淵他們剛得到江山,也知道佛教有些地方過火了。但他們得到佛門許多幫助,不可能對佛門趕盡殺絕,所以傅奕的奏摺被壓了下來。
傅奕的上書在朝廷和民間引起巨大的爭議,既得利益者們紛紛上長安活動。各種謠言也隨之而來,其中佛教典籍《廣弘明集》中就記載一個謠言。
這謠言說的是傅奕年輕的時候是個道士,因為窮的揭不開鍋,向一個富裕的和尚借貸,和尚不肯,所以傅奕心懷憤恨。
唐朝初年,傅奕到長安,投靠道士王巋。王巋見傅奕飢寒交迫,便留在家裡。誰知道傅奕兩天就霸佔了王巋的妻子,而且完全不避諱,出雙入對。
王巋兄長的兒子是個和尚,看到這一情況,立刻告訴王巋。王巋不信,回家看到還真是這樣,忍氣吞聲的回到道觀。
連典籍上都如此明目張膽的汙衊傅奕,更不用說當時,傅奕過的是什麼樣的日子!
李淵知道傅奕是為自己的江山著想,替傅奕擋下不少的明槍暗箭,使得傅奕無性命之憂。
傅奕放下手上的瀋陽版的《道德經》對自己的兒子傅成說道:“這書是好書,這字型,紙張,都是上乘之作。只是選用的是王弼之作,中間有許多錯漏之處!”
傅成:“父親!綜合來說,王弼的《道德經》錯漏是最少的。”
傅奕嘆了口氣說道:“我校注《古本老子》能這樣大規模的製成書就好了!至少不會誤人子弟!”
傅成:“書送到瀋陽讓他們製出來就好!父親你看,我們的書都是沒有斷句的,或許我們的書該斷句。”
傅奕:“斷句是好斷句,花個幾個時辰就好。但這制書,你也知道20萬本《道德經》花進去20萬貫!我們少點!1千本!也要一千貫!我們這家!有一千貫麼?”
傅成:“我們向朝廷……”
傅成也知道,這不大可能,秦王李世民帶回來,近30萬本,花費30萬貫,這對現在的大唐來說是一筆巨資。現在讓朝廷幫忙刊行《古本老子》,這是絕對不可能的!
傅奕說道:“還是先斷句吧!”
傅奕回到書房,找出《古本老子》的卷軸,傅奕準備在上面做標點,想想還是決定從新謄抄。
傅奕筆下留下,道可道,非常道……寫著就沉浸其中。
傅成在門口,敲了一下門,見傅奕沒有反應,又敲了幾下,喊道:“父親!太子少保,李剛李文紀來訪!”
傅奕這才從《道德經》中回來,唸叨著:“李剛,李文紀!我和他沒有多少交集啊!他怎麼來了?”
傅奕和李剛都是前朝重臣,他們是君子,所以只有泛泛之交。
傅奕來到客廳,看到一身洗的泛白的麻布,雪白的頭髮,用普通的木簪子插在髮髻上。
傅奕拱手說道:“不知道什麼風把太子少保您吹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