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藝派兵在幽州,漁陽之間巡邏,搞的雞飛狗跳的,百姓逃離,攔是攔不住的,哪怕是路邊掛滿了人頭,也一樣,反而引發更多的人逃離,而且士兵也開始逃離,把李藝折騰的滿頭包!
吳歡也滿頭包,10萬百姓,瀋陽能容下2萬多人,新城也可以容下3萬多人,蓋牟,黎城,白巖,都可以安置人進去。建房,挖井,等等,這都需要人做!
當然還有一樣重要的,就是瀋陽城內的工業,要遷到對岸,並且在對岸建立工業區,或者說是新城。
吳歡覺得城牆是沒有必要的事情,但軍方還是民政都一致反對。吳歡沒有辦法答應修建城池,不過考慮到糟糕水利,是應該弄一座好點的城牆。換句話說,這城牆是用來抵擋洪水的。
礦山那邊也刻不容緩,一切都要動起來。所以在瀋陽城內,除了一個團2個團守備,其他的人都被分派出去建設了。
吳歡站在渾河岸邊,看著渾河對岸熱火朝天的建城,現在過渾河沒有什麼,但2月後,天氣轉暖,成為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特別是化凍流凌那十多天,幾乎是兩岸斷絕聯絡。
該怎麼辦?造橋麼?這橋要高,至少讓海船的桅杆碰不到橋體,還能承重幾十噸或者上百噸的重量。
鋼鐵廠開始生產,水泥廠開始投產,想辦法幹就好,問題是現在兩樣都沒有影。怎麼用最小的鋼鐵,辦最大的事情,他想到的溜索。
沒有錯就是把鋼索在兩岸架在高處,然後上面裝上滑輪,就可以滑到對岸。
雖然這裡兩岸沒有足夠的高度,但可以建一個高度可以的平臺。但這個技術難度非常的高,渾河畢竟是寬度達到500米的。
如果鋼索,加上承重的話,這是多少的拉扯力,鋼索強度不是問題,最大的問題在,這兩邊的鋼架一定要穩固,歸根結底,還是要鋼筋水泥。
吳歡想到這裡,回到自己的辦公室,要造就造雙軌道的,這樣安全係數大,而且要來回雙向。至於高度?兩邊一樣高,都在20米左右,至於溜索下行船的問題。算了,海船不用上去了,就到這溜索位置為止。
吳歡叫來魚元康,把圖紙交給魚元康:“讓工兵連在渾河找到最窄,最便利處,修建溜索道。這是圖紙,地基挖深點。”
吳歡想想對自己的勤務員說道:“去把高瑞元叫來!朱書貴也叫來。”
高瑞元就是負責研製水泥的負責人,這事情從去年11月之後就佈置給他,要人給人,要物給物,但一直弄不出合格的產品。
吳歡也知道水泥這東西說簡單也簡單,說製造條件苛刻,也可以說。簡單的什麼也不用做,直接把石頭放到窯裡燒就好。製造條件苛刻的就是現代製造水泥,採礦,破碎,混料,煅燒,再混料,磨碎,再分裝。
所以吳歡給了高瑞元幾種配方,其中最簡單的就是所謂的羅馬水泥。這羅馬水泥就是用泥灰岩,直接煅燒的。
當然吳歡還要求用石灰岩和粘土混合煅燒的波特蘭水泥,這就是我們常用的普通矽酸鹽水泥。
等了半天高瑞元沒有來,朱書貴來了。
吳歡起身迎接說道:“朱師傅,辛苦你了,這不又有事情,勞煩你了。你看看,這種鋼索我們能製造麼?”
吳歡把畫有鋼索的橫切面的圖紙交給朱書貴。
朱書貴接過圖紙,看了一眼,看到上面標註直徑是5厘米,朱書貴遲疑一下說道:“如果是用鋼筋,這沒有多少問題,但用鋼絲纏繞成繩索的樣子,這很難,這人力根本就不能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