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泰山封禪、汾陰祭地等一系列折騰之後,大宋朝看似花團錦簇、繁榮昌盛,實際上早已剩下一個空殼子。每次的盛典都勞民傷財,民間怨聲載道。只是這些民間疾苦聲都被高高的紅牆隔在了宮外,皇帝聽不見。
朝堂上,王欽任樞密副使位同副相,丁謂任三司使掌管國家錢糧。兩人權傾朝野,一味地拍馬逢迎,對於稍有牴觸的官員一律排擠。副宰相王旦是個老好人。自從宰相寇準被貶謫之後,便沒有人能夠壓制住王欽和丁謂。朝堂上亂象叢生、弊病日漸明顯。
皇上也有覺察,他不能眼見的江山毀在自己手上,也不能讓王欽和丁謂做大到讓自己無法控制的地步。他試圖找到一個可以平衡各方的人。這個人選無疑是寇準最合適。
可是寇準的狂傲執拗讓皇上很不爽,寇準的威望和才華也讓皇上有些壓迫感。皇上猶豫再三,還是決定讓八王上朝主持大局。
八王許久沒有參與政事了。除了自保,更多的是不想參與到那些幾近瘋癲的慶典中去。自己躲在南清宮樂的清閒,又不沾汙穢。
在皇上召見八王之前,已經有人來見過八王。這個人是末流小官佟於藍。當年紫冰和茱萸幫過佟於藍,八王對他有些印象。
他見到八王就單刀直入道:“王爺,據我的推算,國庫的銀錢最多還剩下三成。宋遼和議之後,本來省下大批軍費。可是這兩年封禪、祭地已經摺騰的差不多了。這三成是救不了災荒的。”
“若是遇上災年,得要幾成?”
“至少六成才能勉強夠救災和來年重建。王爺,您知道,救災不是隻有糧食就行的。好多地方都得花錢。若再這樣下去,只怕過兩年,連給遼國的歲幣都會成問題了。”
“現在有什麼辦法補救嗎?”
佟於藍搖搖頭:“若是增加稅收,老百姓太苦了,短時間也解決不了這麼大的虧空。”
佟於藍年少,治國濟民的雄心還如春潮滾滾,奔湧澎湃。他躬身拜道:“王爺,您若再不管管皇上,他會把整個大宋給拖垮的。”
“本王已經不問朝政好久了。”
“王爺自保無可厚非,可若是國之不存,王爺還能明哲保身嗎?”佟於藍直言道。
“放肆!”八王其實是動心了的。他呵斥佟於藍不是因為他說自己,而是作為太祖的子孫聽到國之不存太刺心。
佟於藍並不介意,接著勸道:“如果王爺現在站出來主持大局,一切還來得及。王爺該為你趙家天下做點事。”
佟於藍初生牛犢的勁頭,讓八王很感動。佟於藍讓他想起年少時的自己,那般的忘我、不計利害,只是一心為國。從何時起,他開始學會趨利避害,開始學會在朝廷上打滾。現在似乎是變得圓融不易受傷了,卻早已失去那顆可貴的少年心。
似乎是習慣了官場的規矩,八王仍是等到皇帝的召見,才進宮面聖。
當皇帝問起八王的意見,八王自然是推薦寇準。見皇帝有些猶豫,八王道:“寇準是有些毛病。皇上和先皇也都知道臣歷來與寇準交好,還都一用再用。還不是因為皇叔和皇上都賞識他的才能?”
“四哥說的是。他的缺點和優點都太明顯。”
八王笑笑,對皇上道:“臣子這樣分明,對於為君的來說,豈不是好事?”
“這倒也是。”皇上笑著點點頭。
見皇上允諾,八王心滿意足地出宮去了,靜等寇準復職的好訊息。好訊息沒等來,卻等來了皇上的勃然大怒。
皇上召集朝中重要官員們在御書房開會:“朕早就聽說,寇準喜歡收買人心。好人都讓他做了,難事都推給朕了。”
八王不明白皇上當著宰相和六部行政長官的面,這樣說寇準是出於什麼目的。前兩日,不是當面說好了的?就算駁八王的面子,也不必這麼興師動眾?
副宰相王旦對於寇準的復出,他是很贊成的。見皇上發怒,王旦小心翼翼地問:“皇上,可是寇準有什麼做的不妥的地方?”
皇上從桌案上拿起一個奏章,又往桌案上一扔:“看看吧!”
“臣不敢。”王旦躬身道。
皇上示意太監遞給王旦:“無妨。你們都傳著看看吧。”
傳到八王手裡,八王才知道皇上發火並不是另有所指。事情是這樣的:
寇準被貶出京後,在大名府任知州。大宋幫助遼國平定了斡魯朵的叛亂之後,蕭太后曾派使節來答謝大宋。其中遼國的一個有威望的使節很仰慕寇準。聽說寇準身在大名府便特地去拜訪。
使臣見寇準僅僅穿著州衙官吏的官服,驚訝道:“寇相公德才兼備,怎麼不在朝中為相,跑到這兒來做個小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