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人這一生,和那小草沒什麼區別,歲月不停留過的很快,轉眼間我們都老了,什麼風花雪月,全都可以一笑了之。第四段,看透人生,也就那麼回事,凡事不用去強求。
“聞香一盞茶,兜攬半壺紗,清韻挽飄逸,養心自成華……”如此的閒情逸致,自然成趣,是眾多浮華紅塵中忙碌漂泊、執著迷茫之人可望而不可及的一份心境。且不說有多少人真能放下牽絆,自得清淨,恐怕能真正讀懂這份淡然與智慧的人也未必是多數,正所謂“人生苦短,知音難尋,倘若我心中的山水,你眼中都看到,我便一步一蓮花祈禱……”
……
主人公是一位看破紅塵的奇才女子,過著世外桃源搬的生活,門前有清澈明淨的池塘,晚霞照耀青山片片竹子林,悠閒自在的清風慢慢吹過,這正如主人公內心那份一塵不染,清高又平淡的修為。女兒出嫁了,以後就要往返於婆家孃家,這種情景正如主人公此刻的心境一樣,看破紅塵又身在紅塵,左邊是紅塵,右邊是佛門,兩邊兼顧,這也正是半壺紗)這個名字的來意。本想撒手遁入空門,但又看到女兒還沒達到我這種修為和境界,又擔心,捨不得。想想罷了,還是留下來照顧她吧,人生本來就這樣,陰陽轉換,週而復始,沒什麼能夠留得住的,又何必要去強求呢,怎麼著都是過一輩子,只要活的清閒自在就行了。
倘若你曾思索過自己的坎坷人生,又抑或嘗試去探尋自己的前世來生。不妨沏一壺芽色的清茶,靜靜的沉浸在這《半壺紗》的禪意之中,想象著世間曾有過一個這樣的自己……“半壺青茗了相思,一襲輕紗遮紅塵……”
……
第一次看到這個詞的時候並覺得這不一般,這種不同於一般的古風,因為這個主體意思都很難把握。歌名“半壺紗”就已經顯得很縹緲。
墨已入水,渡一池青花――這墨入水,說的是洗硯臺,跟王冕洗硯池的典類似,說明主人應該是剛剛作畫完畢,為什麼是畫畫不是書法寫信之類,看後面,渡一池青花,說的是主人在池邊停留有一段時間,看著水中淡墨遊離,如青花一般,顏色簡單高雅,主人畫的應該是寫意山水畫,為後面作鋪墊。
攬五分紅霞,採竹回家――我個人理解這一句應該就是畫的內容,不然這個歌詞間的跨度我沒法接受,這句很有王維詩的味道,應該是主人嚮往跟另一半的生活,踩著晚霞歸家,路過竹林採幾株竹子到家門口種起來,自古有竹不俗,山水田園派盡顯,為什麼不是挖幾個竹筍回家做菜,如果這樣想就不用往後看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悠悠風來,埋一地桑麻――這一句為什麼不是畫的內容,因為繼續畫後面就沒法說了。這應該是主人對著畫的內容聯想出來的,等風來,種好桑麻,平淡的農村生活正是主人鎖偏愛的,孟浩然的味道,正是由於對這種簡單平淡的嚮往,也為後面主人的想入佛門做了鋪墊。
一身袈裟,把相思放下――這一句,很直接,相思這個東西在詩詞裡面幾乎不會去隱晦表達,因為感情的事想藏都藏不住,從詩經“青青子佩,悠悠我思”就這麼直接了,相思很煎熬,想入佛門了卻相思,這裡用“袈裟”也不一定說主人就是男的,只是借指佛門,看詩詞不能太狹隘、這一句更說明前面的句子都是畫的或者想的,因為這一句要斷相思,很明顯之前的描寫肯定都是虛幻的。
十里桃花,待嫁的年華――從出家又想到出嫁,這就難懂了,十里桃花應該是由十里紅妝變化來的借指嫁妝,就算是原意十里桃花也是指美好,如詩經裡桃夭“灼灼其華”一樣說的是出嫁,反正就是到了待嫁的年紀,就算是寫出嫁。主人也不一定是女的,有可能是男主想象女主出嫁的時候,這是詩詞裡比較高明的手法。
鳳冠的珍珠,挽進頭髮――鳳冠霞帔的新娘,是世上最美的女人,精心打扮就等著嫁給你那一天可是等不到),這一句很簡單,但是在這裡有一個詞我覺得用的很好,就是“頭髮”,其實詩詞裡面分析一個名詞是很乾癟的,這句話很簡單,但是正是由於簡單才考驗詞人功底,我覺得挽進頭髮寫得很接地氣,用青絲秀髮用飄柔都不好使。
檀香拂過,玉鐲弄輕紗――這句是實寫,玉鐲弄輕紗其實是反過來,省略了被動,別問我為什麼知道,詩詞常見手法,檀香嫋嫋,被風吹過,吹起窗紗或者床簾反正就是風吹簾動,然後碰到了手腕上的玉鐲,這才讓女主回過神來,所以從十里桃花到挽進頭髮全部是想象的內容,而且全部是由女主想象的。這裡不能盲目的說全文是女主身份寫的,因為歌詞裡面變換人稱也很常見,我之所以肯定這幾句是女主因為這裡寫到玉鐲,而且這個玉鐲不是一般的,我肯定是定情信物,在古詩詞裡面有,“何以致契闊,繞腕雙跳脫”意思是:愛情何以如此繾綣?你贈我一對玉鐲。
空留一盞,芽色的清茶――回過神來的女主看到桌上的一盞茶就如同自己一樣被空留,芽色的茶,你可以說這是詞人習慣性的襯字描寫。但是我覺得這個芽色更為了凸顯前面到了待嫁的年華,卻等不到愛的人來折枝的傷痛。
倘若我心中的山水,你眼中都看到,我便一步一蓮花祈禱――迴歸現實,倘若我的想法你都能知道,我就安心為你真誠祈禱,這裡有一種女主的無奈在裡面,既然不能嫁給你,我也只好參禪悟道了卻這情緣,只能默默祝福,這裡還是有個詞寫的不錯,心中的山水,一般我們都不會這麼去表達,雖然都知道是說的心中的想法也就是思戀或者直白點就是想嫁個你,只要你能夠明瞭我就知足了。
之所以用山水還是點前面的採竹回家是女主所畫,說明全篇都是女主所想,但是如果站在跟高層次理解,有沒有可能是男主想象女主作畫想象女主等待自己來娶她過門呢。
怎知那浮生一片草,歲月催人老,風月花鳥一笑塵緣了――沒辦法啊,我的這些想法你都不可能知道,這一生如草芥般渺小,這是應該是佛理吧,轉眼年華即逝,這風花雪月,指這凡塵瑣事,也可以狹隘理解為感情的事,因為這裡談的是情,回頭想想,一笑便過來一生,我最開始居然把一片草理解成一片草地,我說這是什麼比喻,搞得我自己都不清白,後來突然想到草芥才知道。
我總覺得我的理解會不會整體是錯誤的,反過來想還真的有可能是男主在作畫……不敢想,因為杜甫有詩“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正是杜甫想象妻子在家中想自己的場景,但是後面一個一步一蓮花祈禱,這應該是女主的想法吧,如果你們能把蓮花祈禱解釋透過,那還真可能是男主想象女主做窗前想自己的場景,然後男主入佛門空留清茶......大家有意見提出來,一起解讀謝謝。
……
方歌看了這種長評已經沉默了。
真有人閒的一字一字去摳了啊。
還引用借鑑這麼一大堆古詩詞去理解。
這已經能夠寫一篇幾千字論文了吧。
複製一些有用的給她放文件好好存著,今晚好好看看,明天的考試穩了啊。
下面評論和回覆也是穩了。
粉絲狂喜。
考生狂喜。
“厲害了大神厲害。”
“無敵啊,很強。”
“連夜背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