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顯示下一個模型地點:
首爾。
首爾的話是韓國的首都,應該會有一些著名景點,不知道有多少室內設計可以參考。
隨後閔希點開樂首爾的第一個模型,面前逐漸延展開一個熟悉的吊橋,吊橋對面是一個懸空浮臺。
走入其中,在介紹螢幕中,閔希看到了這個模型的名稱以及圖紙。
圖紙上是一個塔狀建築:
“首爾塔,每晚七點到十二點,有六支探照燈在天空拼出鮮花圖案:首爾之花。”
閔希眉毛一挑,在剛才的學習當中,室內的燈光確實是一個增加室內設計觀賞性以及設計感的途徑,雖說她可能無法設計出能在空中拼湊出鮮花的燈光效果。
但這個設計靈感值得借鑑。
隨後閔希點選螢幕,空中也隨之出現了大大小小數十個模型零件,這些零件都是在構成這座首爾塔的必要部件。
當閔希將整座塔拼完時,時間也才過去了兩分鐘,隨之而來一座高几百米的高塔出現在了她的面前。
之前她有意實驗空間內每小時能獲取多少金幣,所以對拼好的建築並沒有過多觀察。
但這次由於她本身就是為了感受室內設計在建築內的呈現方式,所以自然會試著往建築內部走走。
原本閔希以為,往建築內走入後,眼前的畫面會呈現一種“馬賽克式”的模型感。
卻沒想到當她走近建築後,這座塔的所有細節都顯露無疑。
在塔下是一個平臺,平臺上的鐵質欄杆甚至還有些鏽跡,沿著欄杆走入塔內,還有一旁的售票處,左邊更是出現了幾個電梯……
顯然,這不僅僅是還原建築時機模樣,而是還原了此刻建築特徵,否則無法解釋塔外欄杆上的鏽跡,以及電梯按鈕上的由於被時常按壓導致的脫色痕跡。
這也給閔希帶來了一個全新的認知。
建築是用來使用的,不能以一個全然不變的眼光看待,在一些或許會由於使用造成損耗的內部設計上,應該提前考慮損耗維修或者更換的可能,而不是隻考慮設計成品的美感觀賞性。
隨後閔希將這個認知記在腦海,就點開了電梯,進入了這座塔最高的層級。
電梯裡空無一人,內建監控攝像頭以及報警裝置。
而電梯牆壁上的按鈕上的使用痕跡,也呈現了最受遊客青睞的遊覽場所。
其中整座塔最高處的觀景臺,顯然是絕大多數客人的目標。
由於需要預留差不多兩個小時時間設計,所以她只能在模型空間待三個小時,在看過了圖紙之後,她準備在最高層觀景臺瀏覽一遍就前往下一個建築。
喜歡重生之能量科技請大家收藏:()重生之能量科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