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有著悠久的燦爛文化,但在歷史變遷中,許多都散軼失傳了。
網上流傳著一句飽含爭議的話,“唐朝文化在rb,明朝文化在韓國”,這句話很多人都不承認。
但不得不說,這兩個國家的確是很好的儲存了許多華夏文化。
就拿茶道來說,毫無疑問就是起源於華夏,甚至被認為道家的化身。
茶道傳入rb,而後又傳入西方。
華夏茶道出現的很早,但很遺憾沒有以“茶道”的名義來發展這項事業,也沒有具體的傳統意義的茶道禮儀。
華夏的茶道“重意義而輕形式”,講究“道可道非常道”。
但也正因為如此,華夏的茶道“興於唐,盛於宋、明,衰於清”。
相反,在rb那邊,卻是有著一套完整的程式,把興於盛唐的茶道很好的存續了下來,而且加以發揚,並且獨樹一幟,形成了以和、靜、清、寂為基本精神的茶道。
捧著黃金茶茶瓣落淚的老人名字叫方晚,是國內著名的茶文化專家,他一貫的主張就是復興古茶道。
這些年也一直為此努力著,在茶文化圈子裡非常的有名。
當然,爭議也非常的大,很多人都認為茶老太注重形式,是個思想老頑固,只會翻故紙堆。
但同時追隨茶老的人也非常多,他們認為茶老復興古茶道是非常有意義的,是華夏茶道復興的一面旗幟。
健全禮儀、復興茶藝、重鑄茶德,就是茶老的一直以來的追求。
對於那些攻擊他太過拘泥於形式的人,茶老也不以為意,甚至以孔子自比。
春秋末年,禮崩樂壞,就是那些諸侯都不再行周禮。
但孔子依舊堅持行周禮,在許多人眼中,孔子就是不折不扣的守舊派。
哪怕在現代人的眼光看來,孔子的行為也的確是不符合時代發展,說一聲老頑固都不為過。
但這種身體踐行堅持著自己的夢想,也的確是難能可貴。
孔子守的不是形式上的周禮,而是完整的周朝秩序,是他的政治追求。
茶老追求復興茶道,自然精研茶葉,對於各種好茶,他都是知之甚詳。
品鑑了那麼多好茶,像雞尾嶼這種無論是品相,還是芬芳都這般上乘的好茶,實在是太少見了。
但讓他心痛的是,就是這種難得一見的好茶,竟然一直被埋沒。
要不是被何纖纖意外發現,可能連這最後的十株都儲存不下來。
茶老哭的像是一個七十歲的孩子,周圍那些個記者都沉默了,甚至連正在觀看直播的人都一陣無言。
也唯有這眼淚,才更能說明那些被砍伐掉的茶樹到底有多麼讓人扼腕嘆息吧!
“茶老哭了”很快就成為了熱搜榜單的榜首,許多人甚至專門剪下了茶老痛哭流涕的片段。
真情流『露』無疑最是感人,就像是前段時間廣為流傳的“局座哭了”一樣,最是震撼人心。
當然,茶老哭了這一個影片的廣為流傳,也再次向大家昭示了雞尾嶼的黃金茶到底有多好。
茶老調整好狀態後,這幾棵碩果僅存的好茶,就成了茶老的寶貝,一般人想要去碰,門兒都沒有。
眾人第一次發現,這個哭的像是個七十歲的孩子的老傢伙是這麼的討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