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勤,我們是來告辭的。”孵化器還沒郵來,方晴五人卻提出告辭。
“怎麼現在就走,不多玩兩天?”
“你還好意思說,本來你這多肉大神,我還以為有多厲害呢,結果來了之後,你也不將養多肉的地方給我們看看,讓我們學習學習,留著做什麼。”
“我就是在這裡養的。”
張勤大呼冤枉,幾人來此參觀,他自然沒有藏著掖著的道理,領他們去看自己扦插的多肉。
結果,沒有人相信。
因為他扦插的多肉都是放在一邊,除了澆水施肥,基本不照顧,全憑自然生長。
張勤有心辯解,但想了下還是放棄,因為本身就沒有什麼好辯解的。
但也給他提了個醒,自己或許需要正規化培養。
全部使用自然之力,的確能將這些多肉養得很好,可正規化一點,做個大棚之類的,減少自然之力的消耗,它不好嗎?
再說,老家這裡冬天零下幾度十幾度,多肉不被凍死就是好事。
怎麼讓它生長?自然需要用到溫室大棚。
當即張勤便決定建兩個大棚,用來專門培養多肉植物。
這也有個好處,現在他培養多肉,都是扦插之後,放在那裡就不管事了。
最多有空的時候,過去看看,澆澆水,欣賞欣賞。
如果能建兩個大棚,把多肉在裡面擺放整齊,不僅正規,也看著舒服,還方便統一管理。
“咳咳,你過來一下?”方晴忽然打招呼讓他過去。
“幹什麼?”
“他們幾個沒好意思說,這兩天在你家吃喝住的,總要給個食宿費吧,你看一人1000如何?”
“不用。”張勤擺手。“我還沒那麼吝嗇。”
這幾個傢伙來的時候沒拿多少東西,走的時候卻是大包小包提了好幾個,裝的都是精品多肉。
已經賺的夠多,何必再要他們的住宿。
“那就多謝。”
送他們離開,張勤就去打聽了下大棚的建設情況。
他這裡屬於蔬菜種植區,搭建的大棚不少。
大棚價格從八九千到十幾萬不等。
用一句話來形容,就是一分錢一分貨,想要好的,就必須投入更多。
張勤不缺這錢,就在山腳下靠近竹林的地方,建造了兩個連棟現代化薄膜溫室大棚,每畝造價高達八萬元。
專門用來培養多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