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室之中,角落裡陰影微動,嫋嫋檀煙之中緩緩走出一名年老道者。
道者走到門口站定,靜靜看向通往外間的道路。
“袁前輩,這兩人果真不凡,居然分具至陽與至陰兩種靈力,偏偏陽中帶柔,陰中帶剛,真是奇哉。”慧信方丈長眉微動,如是說道。
“孤陰不生,孤陽不長。貧道為了使他們能夠陰陽共濟,著實用了不少力氣。”那道士若有所思,隨口應道。
語畢轉過身來,託掌伸出,一口巴掌高的青銅玲瓏小鐘平緩飛出,到了慧信方丈面前浮定。
“鎮魔鍾物歸原主,終是就此了卻好友平生夙願。”道士轉回頭去,意態闌珊。
慧信方丈雖是禪心堅定,見了此鍾竟也是神情大動,他將這口小鐘捧在手中,感慨道:“本寺的這件鎮寺之寶自從空塵祖師失蹤之後,數百年間一直渺無音訊,今日得回此寶,梵音寺上下寺僧,同感袁前輩高義。”
“貧道的那位好友當年於一處秘境,掘出空塵法師遺骸,他設法破解了儲物念珠,從中得了這口鎮魔禪鍾,也參悟修習了你們佛家典籍。雖如此這般,都是前塵往事,盡化塵埃而去,無須再談。
當年貧道與他卜了一卦,他自知命數如何,便將禪鍾轉交,託付尋主歸還,直至今日,終是了矣。貧道所託之事,你且小心辦到。”
道者說出因由,又交待了一句,隨後向慧信方丈微擺了擺手,當作道別,轉身之後便已消失無蹤。
————
後山秘林之中。
覺明和尚領著陳平和於心兒,輕步走在密林之中,三人無人言語,一路寂靜無聲。
走了約有十餘里之後,地勢漸趨平緩,覺明和尚止住步子,低聲道:“兩位,從這裡向前,再過數里可在右側見到一處低谷,你們可從低谷之中小心飛遁,旁人若不是有心放出神識探查谷中,絕不會有所發覺。”
陳平感激道:“多謝你了。沒想到你我再次相遇,便是這般情形。”
覺明灑然一笑,道:“誰還沒難處時,說不定鄙寺日後也有遭難之日,還得陳仙士拔劍來救,也說之不準。”
陳平赧然道:“此番引了妖人前來,識得了貴寺所在,只怕日後真有人來鬧山。”
覺明道:“這倒也未必,兩位無須擔憂,且快去吧。”
陳平稍一尋思,知他所說不錯,心中便即稍安,拱手道:“覺明和尚,就此作別,待我近事完畢,再來貴寺拜謝。”
覺明聞言連連擺頭,故作誇張道:“可別來,莫要再引妖人來了,今次是有高人坐鎮,下回便難了。”
陳平和於心兒同時想起那名鳴鐘之人,可是聽覺明口氣,竟似並非梵音寺僧人,而是外來之人。
“高人坐鎮?不知是何方高人駕臨貴寺?”陳平訝道。
覺明搖首不答,笑道:“莫問,且去!且去!”說完連推陳平數把,示意他快些去了。
陳平雖是滿心疑惑,無奈經不住其連連催促,只得和於心兒向前去了。
他們向前走了數步,又轉身和覺明再次作別,這才一路前行,果然在數里外見到一處地勢極低的山谷,看四周山脈起伏,地形隱蔽非常,若非來到近處,絕難發現這裡還隱有一條山谷。
兩人隱匿蹤跡,緩速飛行,在夜色之中有如兩道幽影從林梢劃過,絲毫氣息不顯,只有破空之聲隱約傳來,花了一個時辰有半,才飛出這條約有百里之長的低谷。
只見一輪圓月高懸,月光灑下,到處都蒙上了一層暗光瑩瑩,別有一番景緻。
於心兒觀星尋向,指著右側方向說道:“我們一路南去,再過十來日便能到了流波山脈。”語氣微顫,竟有些近鄉情怯的情愫。
陳平見她神情複雜,期盼之中又有些畏縮之意,安慰道:“你能平安歸還,你姨娘、姐姐和你師父自然是欣喜無限,不會責怪你什麼的。”
於心兒輕嘆口氣,道:“我一連二十年音訊全無,實在是不知道要如何面對她們。”言語間大見惆悵。
陳平見她如此模樣,心中很是過意不過,只覺是自己連累了她,自責道:“都是怪我,若不是我被那迮官打落山崖,你也不會情急之下也中了他的暗算落崖,也不會有現下的為難了。”
於心兒嫣然笑道:“若非如此,也不會有那一連串的奇遇了哪。總之是因禍得福,說起來還得感謝那個迮官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