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樓與一樓佈局相似,牆壁上掛著的卻是各式畫作,山水花鳥、蟲魚走獸皆有,十餘名賞客三兩成群,正在那指點評論。
陳平目中一亮,先從右手邊看起,第一幅見是一叢花卉,卻不認識是何花種。
此畫結構巧妙,作者技法精微,所用顏料也是鮮豔柔和,看起來很是賞心悅目,令人觀之便覺心曠神怡。
花叢上兩隻蝴蝶翩翩起舞,刻畫得纖毫畢現,生動至極。
不過美中不足的是,作者好似臂力不足,用筆不夠透徹,略浮於紙上。
陳平轉目去看落款,見是:
“半秋居士作於永安十五年。“
筆跡娟秀,竟是女子手筆。
永安乃是洛國當今皇帝的年號,陳平曾聽許松提及,一算時間才是三年前的作品,倒讓陳平有些愕然,不過也未多想,繼續向後看去。
能被慶豐齋掛出展示的,自然俱是佳作,陳平在每幅畫前俱都認真駐足觀看,一時間只覺眼界大開,大感不虛此行。
陳平看了半圈,又在一幅山水畫停住。
只見青山連綿,遠近相間,一條大江蜿蜒而下,岸邊怪石嶙峋,看來竟似生了滿地尖刺一般,地形極為罕見。
作者畫技卓絕,寥寥幾筆便將江水奔騰洶湧的湍急形態描繪極為傳神,江面上還有一名老翁正在泛舟垂釣。
此畫風格清古,意境非凡,作者雖然著墨不多,竟將高山大江刻畫得寫神至極。
陳平看這畫紙質泛黃,邊緣處已有些微脆化碎落跡象,怕是幅幾百年前的古作。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此畫風格頗合陳平喜好,自然是多看了一會,他有心模仿筆法,是以專往極細微處看去。
正細看間,突然目光一凝,神情愕然,緊盯著江舟上的垂釣老翁不放。
此畫寫神為主,這名老翁卻畫得極見精細。只見老翁頭戴寬大圓帽,身著蓑衣,左手持竿作垂釣狀,右手卻從左肘下伸至脅間,拇指扣著尾指,食指、中指疊在尾指之下,無名指卻斜斜伸出,分明是掐了個法訣。
這法訣較為罕見,常用在一些天眼通之類的法術之中。陳平雖然不會此類法術,但是也能認得。
垂釣老翁掐訣的右手畫得極為隱蔽,又掩在蓑衣陰影之下,若不是陳平目力奇佳,又在仔細欣賞人物的用筆畫法,自身又是修道之人,斷然無法發現有異。
陳平有些驚異,心道:“作畫之人莫非也是一名修士?”
急往角落去看,卻見四角全無落款。正不明所以間,忽見垂釣老翁右手所掐法訣似乎方位有異。
定睛細看,只見雖然法訣捏得絲毫不差,但是手指的姿勢略有些不對,無名指微微上揚,斜指向老翁身後。下意識的沿著所指方向看去,只是細看良久都不見有異常之處。
陳平暗自思索,心道作畫之人必不會如此故弄玄虛,卻不明到底有何深意。
思量間陳平腦中靈光一閃,決定姑且試試再說,便暗暗運轉法力往雙眼注去。
睜眼再次看去,眼前景象頓時清晰無比,連紙張上纖細微毫的脈絡都盡入眼底。再順著老翁所指方向一點一點望去,看到遠處群山間一座山峰的山腰處時,忽然眼中一花,有些難以對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