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多億美金到底有多少?
之前斯嘉麗並不知道。
但現在,她卻可以量化了。
二女的身家,在乘以四,那就是眼前變化的,總價值。
但——
事情真的有斯嘉麗想的這麼簡單麼?
當然不是。
似乎是瞧見了斯嘉麗臉上的震驚,又或者說是感受到了對方的情緒變化,坐在車內的江月單手托腮,用眼角餘光,掃視著這座熟悉的不能在熟悉的城市。
“四百多億,其實並不是光用在奧運上的。”
“所有的基建,都是為了發展而考慮的。”
“交通、道路、設施,這些都是能夠重複利用的東西。”
“我們只不過是藉著奧運這個契機,一次性將其拉扯了起來罷了。”
斯嘉麗想的沒錯,變化,需要錢來支援。
但這些錢,全都被用在了刀刃上。
不是花四百億建幾個場館,也不是花四百億建一片房子。
無論是地鐵、高鐵這些大件,還是坐落周邊的小件汙水處理廠,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改變:地鐵不是為了迎接外國人建的,而是為了承擔城市客運工作而修的;高鐵不是為了給外國人坐的,而是為了連線各個城市,打通都市經濟鏈而造的;汙水處理廠也不是給外國人看的,而是堅持生態論,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個重要理念。
四百多億就為奧運?
這個看法就有些偏頗了。
奧運,不過是一個大型的國際形象公關的渠道罷了。
真正用這些東西的人,還不是我們自己嗎?
眼前的一切,的確是為了世界而改變,但又何嘗不是為了自己,而改變呢?
奧運,不過是一個推動改變的契機罷了。
正是因為能夠辦好這種國際性的賽事,發展,才有了更大的信心。
這就好比唱歌,唱得好不上臺,在家孤芳自賞,那別人永遠都不知道,你很牛嗶;這就好比拍戲,擁有天賦卻不攀升,那別人,又如何知道你的實力?
奧運,不過是個發聲渠道罷了。
給我們看,給世界看。
在奧運之前,騰訊商談海外業務時,得告訴對方,我們有多少使用者,但奧運之後,這一切都不用說了,因為別人,已經親眼瞧見了。
作為這樣一個歷史性的轉折點,它必須大操大辦。
它要讓華夏人自豪,讓全世界震驚。
喜歡席捲文娛請大家收藏:()席捲文娛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