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只有泰勒、夢露這些當事人才知曉,她們之間,到底有著何種關係。
雖然英國的《每日郵報》曾經報道過二人的gtb傾向,並且夢露的私人心理醫生拉爾夫格林森也將她親口承認的話語錄了下來,她的前夫喬迪馬吉奧在離婚之後,也向紐約報社透露了夢露和泰勒的關係,而在泰勒逝世之後,她的日記裡也有著同樣的記載,但——
只有她們兩個人才清楚,這所有的傳言,到底是真是假。
當然了,年歲已高,兒孫滿堂,一腳踏進棺材裡的玉婆,或許這輩子都不會揭露這一切。
可在瞧見斯嘉麗和江火那驟然迸發的焰火後,泰勒,瞬間沉默了下來。
本充滿著批判色彩的目光,忽然變得異常柔和,斜靠在座椅上的身軀,逐漸放鬆。
對於她而言,整部電影講述的故事,是那麼的熟悉:江火壓根就沒有迴避夢露在表演上的失敗,以及她在師母寶拉的調教下,愚笨的無法寸勁的事實,但即便如此,她也並沒有選擇自甘墮落,而是情緒低落的想要變得更好——只可惜,夢露身邊的那群人,無論是《游龍戲鳳》的導演勞倫斯,還是她的師母,影星之家創始人李斯特拉斯伯格的太太寶拉,亦或是新任丈夫阿瑟米勒,都對自己成為夢露附庸的事實,而感到反感。
那些惟妙惟肖的演出,還原了當時的一切,正是這種身為世界中心,但卻被身旁眾人厭惡拋棄,而這些人,卻因為名利,不得不討好依附的情感,讓人深入其中。
在這種虛情假意的描繪下,沒人會在乎整部電影,是否真實,更多人想要瞧見的,是夢露在困境之中,找到一條超脫的道路,在愛與被愛之間,尋找到一份屬於自己的情感。
看著想要篡取夢露名氣的勞倫斯,看著想要掌控夢露的寶拉,看著想要挖掘更多利潤的合夥人格林,看著希望妻子能夠配合自己創作的阿瑟米勒……
玉婆的嘴角,表露出一絲譏諷與嘲弄。
時隔這麼多年,即便隱居於世,但回想起當初過往,她依舊覺得噁心。
這些人都期望從夢露的身上得到一些他們想要的東西,他們想要把夢露打造成一個聽從命令的洋娃娃,一旦夢露有反抗的念頭,他們就會使用出各種手段,威脅、恐嚇、傷害……
沒有一個人在乎她的感受,她在那些人的眼裡,只不過是一座開採不完的金礦罷了。
“一群垃圾……”玉婆單手托腮,在心中默默地罵了一句。
她當然知道,夢露並非完美無缺,而且她更明白,夢露自己也有自知之明,她知道,自己演技進展的可能性,實在是太低太低:但她不想戳穿自己,又或者說,那些為了自身利益,為了自身發展的傢伙,並不允許她戳穿這一切,他們只會縱容夢露,哄著她繼續下去,絲毫沒有在意,當這虛假的夢境破碎之後,會對夢露,造成何種打擊……
從一開始,從為金色小姐月曆拍攝照片時開始,她就對自己的人生,失去了掌控。
就如同福克斯那些老闆們所說的一樣:夢露不過是流水線上的一個產品罷了,就算她不在了,我們也能生產出第二個,第三個金髮女郎。
“她擁有著一團糟的生活,但卻希望得到最純淨的情感。”
玉婆深吸了一口氣,雙眸之中,充斥著傷感,當她發現,銀幕上展露的一切,和自己的認知,完美吻合時,咒罵遮掩,已經不需要存在了。
身為一部傳記片,《夢露》的劇情,其實非常的模糊。
即便如此,它也不會給人們帶來困擾,因為這是一個從一開始,就沒有任何懸念的故事。
夢露不可能和那個英國小夥在一起,而《游龍戲鳳》這部電影,也撲街了。
這是所有傳記片都會面臨的問題,因為根據實際改編,所以就不可能製造懸念。
但這部電影,並沒有平日裡傳記片那麼無聊,那種對夢露的憐惜,讓人遺憾,讓人感嘆。
若是非要歸納總結,整部電影的劇情,也就一句話:夢露前往英國拍攝《游龍戲鳳》,遇上了一位愛慕者,兩人有了接觸,再加上拍攝過程並不順利,所有人都和她有矛盾,因此她和科林的感情,也逐漸升溫,然後——拍完之後就分開了。
這種劇情,甚至比《黑鳳凰》還要兒戲。
但看似鬆散的劇情,卻因為挖掘人物的內心矛盾,而變得異常緊迫。
瑪麗蓮覺得丈夫阿瑟能保護她,但阿瑟卻對她那種喜怒無常的行為,表示憤慨;
瑪麗蓮覺得勞倫斯能容忍她,但對方只是希望瑪麗蓮的名氣,能讓自己的電影更上一層樓;
瑪麗蓮覺得寶拉能夠教會自己表演,就像教會馬龍白蘭度那樣,將自己送往藝術的殿堂,但對方追求的,不過是瑪麗蓮手中那高昂的教師費。
所有人都在迫害她,只有那個對她迷戀的英國小夥,愛著她。
當劇情講述到這兒,出軌事故,在所難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尤其是瑪麗蓮的丈夫最終離開了英國倫敦,回到美國,尋找屬於自己的創作空間時,所有的一切,全都爆發了:勞倫斯已經無法繼續容忍,瑪麗蓮那種o到家的表演技法了,而寶拉則因為金錢,繼續護著瑪麗蓮,面對巨大的壓力,瑪麗蓮的負面狀態也完全表露,銀幕上的她哪裡還有女神風範?不過是一隻被人厭惡的可憐蟲罷了……
而科林,這個迷戀瑪麗蓮的小夥,也趁虛而入。
在對方最為需要的時候,給以她‘真正’的溫暖。
這種溫暖雖然能夠緩解瑪麗蓮的壓力,但這並不是她想要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