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要的,從來就不是:“哇,這個人好美,我要多看幾眼”,而是不假思索的本能反應道:“這個世界上,怎麼還會有這麼美的人?”
雖說江火這種極端的做法,會給斯嘉麗打上一枚無法抹消的印記,就像當年的瑪麗蓮夢露一樣,人們只能記得她的美,而忽略她那渴望被認可的靈魂,但她現在,不就是在解決這些問題嗎?在場的兩百人,或許只有那五十名觀眾會流連忘返,剩下的一百五十人,總有能排除掉這些美貌干擾,真正地去評價這部電影——這不僅是看在她的地位上,看在那些老頭的關係上,更是看在經歷過一切的份上……
對於親眼目睹過夢露的傢伙而言,摒棄芳華,挖掘靈魂,實在是再簡單不過了。
因為這個世界上,只有對手,才更加的瞭解你。
不過,江火的這種安排,這種拍攝手法,對於票房而言,可是一個極大的利好訊息。
只是看了個片頭,坐在她身旁的羅伯特艾格就堅信,這部電影絕對會大爆,這種信念,甚至達到了一種癲狂的地步,就算沒有這些老頭老太,就算沒有那些影評人,就算和《從零開始》一樣,不召開釋出會,不召開首映禮,就算江火沒有把它安排在次貸危機下上映,這部電影也會取得極高的票房和令人瘋狂的大眾口碑,因為——這太符合大眾口味了。
身為迪士尼集團的船長,他當然知道,觀眾喜歡瞧見的,其實是那些輕鬆、歡快、不用動大腦的電影,絕大多數的奧斯卡影片對於普通觀眾而言,是一種負擔,一般人真的看不懂,如此一來,又有多少人願意為這些看不懂的電影掏出自己的富蘭克林?
普通人看文藝電影,不就是想要追索最後的感動嗎?
但他們又不願意拿起手術刀,深入剖析這一切。
對於那些文藝片的導演而言,他們追求的是在技巧中穿插劇情,他們會盡可能的把影片的內涵無限拔高,並且將其藏在各個角落,如此一來,他們當然不會追求這種眼神刺激上的淺層美感,並且不少人還對觀眾的惡評感到自豪,彷彿票房一敗塗地,才能對得起藝術一詞。
可,江火併沒有這麼幹。
作為一名無法寫出深度劇本,又或者說,連劇本都寫不出來的傢伙,她走的,其實是詹姆斯卡梅隆那條路,她所拍攝的美,斯嘉麗所展現的美,能夠滿足所有群體的需要,上至藝術家,下至平民百姓,甭管你是哪個階層,甭管你閱歷多少,甭管你思維幾何,都能夠從影片中,得到強烈的滿足感,就像是現在放映的這段劇情一樣:
科林來到倫敦,加入了《游龍戲鳳》劇組,介紹整部電影的拍攝原因,並且描繪了劇組背後的一些細節,以及瑪麗蓮夢露到來之前,整個劇組的反應,側面烘托了一下女神的巨星風範——看似說了很多,但實際啥都沒說,劇情空洞無聊至極,但在江火的整合下,科林的心態,科林的表現,科林的期盼,直接就抓住了那些可能會因此而渙散的目光。
人們開始好奇,能讓科林心心念唸的瑪麗蓮,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他們想要知道,這種富家子弟,會和女神夢露,發生何種故事。
富家子弟與女神,這簡直就是刺激眼球的最好標配,別說它狗血,正是因為狗血,所以才會有市場,因為這種事情,能夠滿足絕大多數人的yy需要。
在連續不斷的對話中,在喬納森的閃切剪輯中,所有的一切,彷彿被加速了。
那些本該無趣至極的背景交代,在這種敘事蒙太奇的剪輯下,變得非常輕快,觀眾們必須聚精會神,才能接住江火拋來的巨大資訊量:一九五六年的瑪麗蓮夢露,就連英國女王都會抽出時間,與她會面,只需要搬出她的名字,她甚至可以直接在英國倫敦這個寸土寸金的地界,拿下一套別墅,在得知她即將抵達倫敦後,記者們陷入了瘋狂,就連勞倫斯奧利弗這位能夠名留英國影史的傢伙,也得照顧瑪麗蓮的感受……
旁人口中的瑪麗蓮,有著各種各樣的奇葩要求,和大眾印象當中的完美女神,有著較大的差距,而當幻想和‘真實’出現差別後,那種想要探索的求知慾,就變得更加濃郁了。
“不愧是伍迪艾倫他們操刀的劇本啊,真的是什麼都敢寫……”
肯尼斯圖蘭有些感慨的搖了搖頭,“江火這回拿到的資源,真的是令人感到奢侈啊!這些傢伙平日裡加起來,沒有上億能請得動?可這部電影的總投資才多少?兩千萬?”
雖然之前噴過江火,但肯尼斯圖蘭並不是一個無腦噴子。
他能夠瞧得出整部電影的亮點,因為——
全都是亮點。
無論是影片最開始的歌唱,還是現在形象差異的塑造,這些都會讓人們產生極大的興趣,因為他們明白,這所有的一切,和往常,都不一樣,他們不用自己去揣測導演的意圖,因為導演壓根就不想遮掩這一切,她要的,是所有人的豔羨目光……
從最開始的驚鴻一瞥,到之後的華麗現身,在到後面的柔情敘述……
江火要讓所有人都羨慕自己,即便會發展到嫉恨,也沒有關係……
喜歡席捲文娛請大家收藏:()席捲文娛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