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金剛》不是我的問題!如果不是剪掉了十四分鐘的鏡頭,怎麼可能連成本都收不回來?而且重剪版的dvd賣得很好!我們完全可以在兩年之內收回成本……”
“兩億的投資額完全是因為這部電影的cgi鏡頭太多了!超過三百個製作完畢的鏡頭被我們加到了dvd中,這就使得整部電影的感觀差了點,但——”
“ok,ok,我們在合同裡面不是已經明確註明了嗎?如若影片沒有回本,你們環球進入結算優先序列,我投資了一個億!但我一分錢都沒拿回來!我現在只需要你在給我投資三千萬,相信我,《第九區》這個專案,絕對不會像《金剛》那樣,燒掉兩個多億……”
“三千萬小錢?我自己拿得出來?”
“oh,shit!如果不是羅伯特謝伊新線老闆)隱瞞了收入,我現在會沒錢嗎?”
“stop!stop!stop!我們不談了!ok?”
嘭!
結束通話通話的同時,手機也被胖子彼得重重地摔在了桌上,
長嘆一聲的他雙手抱頭,眉頭緊鎖,苦惱至極。
娛樂圈,不好混啊……
他雖然有《魔戒》三部曲傍身,並且拿到了奧斯卡最佳導演,執導票房也突破了三十個億,但其中一大部分的功勞,被人們歸結到了原著作者j.r.r.托爾金的身上,在那些資料分析師提供的報告當中,《魔戒》的成功和風靡全球的原著有著必然關聯,再加上他那個小金人有著表彰之嫌,所以他的盈利能力,依舊飽受懷疑。
尤其是在《金剛》這個大ip被他做撲了之後,好萊塢的那些公司,就更不想投資他了。
之前他都和微軟商談好了,要在《金剛》結束之後,承接遊戲《光暈》的改編制作,但隨著《金剛》的大撲特撲,這個專案也徹底告吹。
本想轉行當製片的彼得萬般無奈之下,決定力推原定《光暈》導演,尼爾布洛姆坎普的新作《第九區》,但哪知,在他到處拉投資之時,吃到的,卻是一家又一家的閉門羹。
因為對簿公堂,之前有過合作的新線,不在他的考慮範圍之內;華納又是新線的母公司,在這風口浪尖上,就更不會投他了;環球才在他的身上栽了一個跟頭,一億經費打了水漂還沒緩過勁來呢,想要繼續支援他的專案?投資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導演?得了吧——他們錢多,也不是這樣浪費的;福克斯?不好意思,史上最大的專案吃掉了他們今年的全部投資份額;迪士尼?人家不會投資這種和運營理念不相符的電影;索尼?它們今年投了《蜘蛛俠3》、《生化危機3》、《靈魂戰車》,專案額度已經用完了……
沒錯,因為彼得之前的固執之舉繞過六大的綠燈委員會談專案),給六大高層留下了破壞遊戲規則的深刻印象,所以現在的他無論去哪家拉投資,對方都會謹慎對待。
當然了,如果《金剛》大賣,那些傢伙肯定會和顏悅色的給他開支票,但問題是那部電影撲街了啊!作為最現實的資本家,他們會重新考量彼得的能力。
細數一下,六大當中的五家,都對他關閉了大門,而他現在能找的,就只有派拉蒙了。
但問題是,這個派拉蒙——
就在彼得撓頭做想之際,先前被他砸在桌上的手機又響了起來。
清脆的鈴聲好似無形大手,撩撥著他那脆弱的神經。
打了個激靈,如同中獎一般將其抄起,而當他瞧見,來電之人竟然是派拉蒙影業主席,布拉德格雷時,面龐上的興奮,瞬間散去,宛若川劇變臉一般,換上了緊張。
“嗨,布拉德……”即便心有預感,但彼得依舊用歡快的語氣向對方問好。
沒辦法,落井下石是存在於這個行業內的普遍現象,對於六大這些投資方來說,錦上添花尚可,至於雪中送炭嘛——還是免了吧,大家都是要恰飯的。
然而,就在他琢磨著,布拉德這回打電話給自己,到底所為何事時,電話那頭,傳來了一聲遺憾的輕嘆,“彼得,根據我們的慎重評估,我們覺得《可愛的骨頭》這個專案,並不具有太大的盈利價值,我們沒法劃撥六千五百萬給你拍這部電影,你還是去別的地方試試看吧,或許夢工廠他們,會對你的本子感興趣……”
整個通話,持續的過程相當之短。
早有預感的彼得沒有像之前對待環球一樣糾纏,而是向布拉德道謝之後,便結束通話了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