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根本不算什麼,我已經得到訊息了,好萊塢兩大黑幫片的大佬,馬丁斯科塞斯和弗朗西斯科波拉也準備過來湊湊熱鬧,聽說是明天的飛機,如果不出意外,參加個開幕式後,他們就會離開威尼斯。”現場唯一一名來自好萊塢的評委,曾經和湯姆克魯斯合作過的卡梅倫克羅非常善意的向另外幾名‘土包子’吐露出自己得到的一手訊息。
而隨著他話語的出現,在場的其餘六人,皆有些震驚。
“哇?他們也過來?”
“他們就是來參加開幕式的嗎?”
“不應該啊!如果馬克穆勒能夠邀請到他們,那之前就不會哀聲哉道的嘆息啊!”
“嘿,你們糊塗了嗎?參加完開幕式就走,不就是明擺著告訴我們,他們是來看電影的麼?嘖嘖嘖——為了看一部《暴雨》飛過來?江火可真是好大的架子啊!”
感嘆之聲連連而起,每個人的話語中,都充滿了羨慕的情緒。
他們要是有這種關係,還窩在這兒幹什麼!
不是每一個導演,都想拍文藝片的。
如果可以,絕大多數的導演,還是希望能夠商業化的。
而就算是那些死抱著文藝片不放的傢伙,其實也想去好萊塢。
雖然在世界各地,藝術片都不是賺錢的生意,藝術片的導演和同行一比,那簡直就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經常為了一些投資,而求爺爺告奶奶,但在好萊塢,所有的片種都有市場,這個世界上最大的電影製造工廠,能夠給這些傢伙提供無數機會;而這種機制,也導致整個英語世界最優秀的影視人才都在往好萊塢流動,甚至就連法語、西班牙語這些語系相近的文化圈也都以打入好萊塢為目標,畢竟,去了好萊塢就有拍片的希望,留在本地,約等於等死。
在大多數人的眼裡,阿方索卡隆、希拉里斯萬克就已經是難得一見的大佬了。
更別說馬丁斯科塞斯和弗朗西斯科波拉這些開宗立派的傢伙了。
能和前者相見,他們會非常高興,而和後者相見,他們——
“《暴雨》這部電影,真有那麼大的吸引力?”
覺得奇怪的樸贊鬱問出了在場大多數人的心聲。
他們評審團提前到達,就是為了先做準備的。
但——
威尼斯電影節的組委會,並沒有給他們提供《暴雨》的複製。
用他們的話來說,這部電影,必須得放在開幕式上放。
如此神秘的舉動,也令習慣了特權的傢伙們有些不滿。
不過,他們並沒有向組委會主席索要說法。
因為他們都明白,馬克穆勒是個華夏通,他嘴裡的華夏人,永遠都是好的。
“《暴雨》的吸引力大不大,我可不知道。”
感受著周圍那疑惑的情緒,接受過湯姆克魯斯委託的卡梅倫克羅倒是說出了一個令其他評委都無法拒絕的事實,“但我知道,這些人,都是衝著江火來的。”<編寫的作品,我想凱瑟琳德納芙應該比我更加清楚,她們國內的這家廠商,在劇本上的功夫,到底有多麼的厲害。”
“至於江火、羅伯特的演技,我覺得也不用在多做解釋了。”
“當然,還有個懸疑片大師大衛芬奇,這種陣容,還要多考慮麼?”
hat?
如此言語令在場的其餘六位評委全都皺起了眉頭。
這影片還沒放,卡梅倫克羅就開始拉票了?
你這比馬克穆勒那個華夏通不給片源的舉動,還要過分了吧?
等等……
過分?
臥槽!
不對啊!
這不是過不過分的問題啊!
是兩名評委一名主席全都是江火的人的問題啊!
喜歡席捲文娛請大家收藏:()席捲文娛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