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紐約時報》統計,好萊塢所有商業型別片裡,投資回報率最高的,便是恐怖片。
平均每一部恐怖片,能夠在北美收穫投資額六倍的票房。而美國影史上,回報率最高的十部影片,其中有五部是恐怖片。重點是,它的影片質量並不太重要,北美觀影人群,更是大量集中在工薪階層中等收入以下人群之中。
不過,恐怖片的回報率雖然很高,但好萊塢的大型製片廠,一般都不弄這玩意,究其根本,還是因為這些傢伙的業務重心一直在全球類的商業電影上。
這些公司更傾向於去做電影續集、翻拍,隨著時間的流逝,過去那些能夠創造極高票房的科幻片、奇幻片、工業大片統統都被資本綁架了,以至於雖然好萊塢有鉅額投資與全球最頂尖的電影工業,但在整體的創意上卻非常匱乏,沒有以前那些能夠刺激觀眾的點了。
這也是江火為什麼一邊強調轉型,一邊又緊抱商業的原因。
那些巨頭在面對已經證明過自己票房影響力的演員時,會顯得非常寬和大量。
只要你能賺錢,蹬鼻子上臉都不要緊,你想拍什麼影片我們都會投資!
但如果虧本?
那不好意思,咱們新賬舊賬一起算,拿了多少不該拿的,你得連本帶利的一起吐出來!
如果讓江月以avatar影業的名義做《電鋸驚魂》的發行,那些院線肯定會選擇恐怖片的最常發行方案——北美巡迴放映。
即在一個較長的發行期間裡,不同的區域市場,做較短期的放映。
如此一來,收回款項的時間就會變得非常的漫長。
有的時候,整個北美放映走一圈,可能會用掉四十週的時間。
急需資金的江月顯然等不了那麼長的時間,但她又不想和能夠吞併自己的六大合作。
於是乎,和之前一樣,她拉上了阿湯。
由阿湯的發行公司出面商談,直接就獲得了北美院線兩千家的放映量;上映時間則和同型別影片一樣,若是沒有特殊情況延期,五週之後便會撤檔。
至於宣傳——除了影院門口的海報以外,啥都沒有。
現在的pc網際網路社交群都沒有初現規模,更別提日後的移動網際網路端了,而傳統媒體更不會承接恐怖片這樣的宣傳廣告,所以影迷的自發性,便成為了主要獲客渠道。
當然,如此大的排片量,自然不會被那些關注恐怖片的影迷所無視。
即便海報上沒有江火和阿湯的名字,出品公司和發行公司也不是那些耳熟能詳的大企業,但這些傢伙依舊會走進影院,品鑑這部能讓院線大肆排片的電影。
…………
“你說什麼?院線那邊的分成竟然是遞減結算的?”
正在享用愛心晚餐的江火猛地抬頭,她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雖然從未搞過發行,但江火也知道,恐怖片這種短期上映的商品,所有的票房基本上都會匯聚在前幾周,等影迷的好奇心過去後,即便口碑再好,票房也不會出現逆增長的情況。
這種影片,院線一般都採用劃線分紅的方式,像江月所說的按周遞減,那是大廠才能享有的待遇。
因為,一旦採用遞減分紅的方式後,院線就會承擔很大的壓力,為了不虧損,它們就必須得保證,影片首周就能盈利。
“是啊,遞減結算,阿湯告訴我的時候,我也很詫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