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那明晃晃的眸子,江月吞嚥了口唾沫,“不能。”
“那不就完了嗎?”江火攤手,“所以啊,看起來是個短片,但壓力,還是非常大的啊。”
短片,早在電影誕生之初就已產生,是電影中最令人眼花繚亂的一種形式,它既不是一種風格,也不是一個種類,除了時間的區分外,並沒有可以著書成說的定義。
前世,江火併沒有看過多少短片,因為這個東西,本就沒有市場。
說的難聽一點,很多商業發行商已經從短片領域撤出,因為找不到盈利點。
但問題是,短片是目前為止,最適合江火拍攝的影片。
投資小、時間短、英語片、沒有六大把控、可以嘗試對獎項的運作。
不過,如何選材,才最為關鍵。
用尼科爾森對湖人球迷的建議來說,‘無論是什麼菜,都得新增本土作料。’
老人家的意思非常明確,甭管是什麼題材,甭管江火從哪裡搞來劇本,這其中,必須得有美國的演員,最好就在好萊塢拍,不然的話……
江火還是再走外語片的老路。
實際上,angee走的就是這種路線。
先拿一個小金人,名氣上去了,機會自然就多。
外語片這條路走死了?沒關係,反正這也只是個跳板。
“行,那你準備怎麼弄?買劇本?有目標嗎?”
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
“目標?算有吧。”江火微微點頭,說話的同時,自己也在犯愁,“一個大佬的作品,如果能夠買來改編,自然是最好不過了,但問題是,不知道人家賣不賣。”
江火看的短片不多,能被他記住的,當然是那些名聲顯赫之輩。
而她口中所說的大佬,便是法國電影新浪潮的引領人之一,埃裡克侯麥。
他的影片以一種微妙的方式寫出了人物在一些‘小時刻’中,脆弱、迷惑和煩躁不安的一面。
他習慣於將真實的自我在影片中書寫終生,他的嚴謹、理性、審美更加接近於十八世紀的思想者,他用最深邃的浪漫和最真實的望溫暖激著影迷。
他是現代電影中的新古典主義者,把浪漫刻進骨子裡的大師。
“埃裡克侯麥?姐,我真沒聽過這個名字。”
江月一頭霧水,她本以為是一個耳熟能詳的人物,但沒成想……
她不知道啊!
這讓她如何去商談版權?
“你沒聽過不要緊,聯絡江至強,問問他在歐洲那邊有沒有關係。”
“沒有什麼比《六個道德故事》更適合改編的短篇了。”
“如果沒法全部拿下來,那最少也得拿下個《麵包店的女孩》!”
喜歡席捲文娛請大家收藏:()席捲文娛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