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釋出在作品相關裡的前傳,建議讀者從高氵朝迭出的正文看起哦)
序章
迷霧鎖住了連綿起伏的山巒,遠遠望去,飄渺而又虛幻,其中有幾座院落在霧中若隱若現,彷彿是仙家的居所。
走近了看,這是佔地數百畝盤山而建的一大片青磚灰瓦建築群,整個建築群高低起伏錯落有致,透著一股古樸典雅的韻味。
整個建築群的佈局深得風水精義,那正中的主院落正好建在延綿百里的龍脈龍頭頂上,成日裡都能吸收龍脈蒸騰而起的真龍紫氣,如此巧妙的佈局,想不興旺發達都還難哩!
由數十間雜院構成的主院落正門門楣氣派輝煌,其上有禁制符文閃爍,透著一股凜然不可侵犯的惶惶然氣象,側旁是精晶白玉的精細雕塑,正中的匾額上赫然雕刻著龍飛鳳舞的三個鎏金大字。
迷仙門!
這裡是道派仙家,大道德之士的居所,凡夫俗子惹不起卻又充滿神往的修真道派。
修仙,能呼風喚雨,能雲裡來霧裡去,能高高在上,能無視王權律法,能長生不老……
迷仙門在這片大陸上是一個不老的傳說,是每個有志氣有理想有抱負青年都向往的修真聖地。
迷仙門的祖師坤方原來是個摸金校尉,說白了就是盜墓賊。
那日,坤方裹著一件穿了十來年的破爛厚棉襖,扛著一應盜墓工具走了三百里山路,這個地方是雙龍會,兩個龍脈的龍頭龍氣彙集處,風水很好,應該有很好的墓葬。
原本挖掘一個盜洞也不抱什麼希望,尋常的山一鋤頭就能挖出一大塊山石泥土,這座山也不知道怎麼回事,石頭硬得古怪,烏金黑鐵鑄造的鋤頭下去只見火星,挖了半天才挖出不到拳頭大的一小塊,氣得他連連仰天怒吼。
雖然山石難挖,可是走了大老遠,想要放棄卻還有點捨不得,萬一有寶呢,豈不是虧了。
坤方相信自己的直覺,幾十年來,此處是他見過風水最好的山了。
坤方想到這裡,就埋頭繼續挖起來。
沒多久,坤方就累得不行,站在一旁喘口氣,天寒地凍的又累又餓又冷,也差不多要放棄了。
此時也是時運到了,坤方恰巧看到岩石縫隙裡透出星星般一丁半點兒奇光。
在心裡迅速決斷了一下,出於好奇心,坤方又一直挖了下去。
令坤方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一個人時運到的時候,跌一跤都能撿到個金娃娃,再覓跡而尋,竟然還有金娃娃他全家,這裡竟然是一座神仙墓穴。
坤方行了好運,在這座墓穴裡得到幾部紙張都已經枯黃老舊的書籍。其中有一部道家經藏,名曰太極玄清釋道經藏;另有一部劍訣,名曰迷仙劍法;同時還有一些關於五行八卦、相術、煉丹、煉器、天地奇珍等雜七雜八的修道典籍。
從墓誌銘中可以知道坐化的仙人道號壹鄯,墓穴裡僅剩他的一具金色骨骼,還有地下散落的幾根白鬚。
坤方不甚很有修道天賦,可他並不傻。一看到仙人閃閃發光的金色骸骨,立馬就意識到其中的不凡。
得了修道典籍,坤方日裡勤練迷仙劍訣,夜裡仔細揣摩太極玄清釋道經藏的奧秘,絲毫也不敢怠慢。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坤方的道行竟然漸漸高深,體態也變得仙風道骨,不再有盜墓賊的那一絲猥瑣。
坤方道人為人倒是頗有正義感,在一方行俠仗義,開頭是呼朋喚友的做帶頭大哥,一見不平事立即拔劍相助。他修道後耳聰目明,五感敏銳,加之迷仙劍法玄妙高深,尋常的外功練家子、江湖小混混自然不是他一個修道人的對手。
漸漸地,坤方在方圓千餘里的地界裡竟然有了不小的名聲。
後來坤方又收了幾名弟子,隨著幾名弟子的修行日深,他們也收了二代弟子,二代弟子又收了三代弟子,漸漸開始有道家門派的模樣,終於在他八十歲壽辰的時候,在江湖上廣發英雄帖,宣佈成立了‘迷仙門’。
迷仙門很快就興旺發達起來,引領修真界的風騷直至今時今日。
現如今,有人說坤方道人在雲遊四海,有人說他飛昇了,有人說他化為石像,保佑迷仙門一代代平安順利,保佑道門永存。而壹鄯仙人呈端坐姿態的金色骨骸一直都擺放在祖師廟裡,接受後生晚輩們的頂禮膜拜,傳說有幾次在教派危機的時候顯靈,法力無邊。
迷仙門的門人弟子開始多起來以後,各種門派的管理體制也逐漸完善。迷仙門允許天才弟子建立分堂,每個堂都有一個堂主,還有幾位執事,副堂主可有可無。各堂的堂主和執事又可以升任總教的長老,教主由上任教主任命,或者透過堂主和長老選舉,德高望重者居之。
迷仙門自祖師坤方道人建立以來已有上萬年,如今門內教習的各種功法非常博雜,儼然成了一雜家,甚至有不少門人弟子既不修習太極玄清釋道經藏,也不修習迷仙劍法,而是修煉跟他們的資質相符的道法道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迷仙門教習的功法雖然博雜,但總體還是以修太極玄清釋道經藏和迷仙劍法為核心的,事實上也是這兩樣最為博大精深。
五百多年前一位天才陳東來拜入迷仙門,很快就因為他的驚才絕豔在大陸威名遠揚。
陳東來二十八歲時就在迷仙門建立了東來堂,可謂是有史以來建堂最年輕的弟子。
陳東來驚才絕豔,但是驕傲自負是他的缺點。
陳東來太過自負,竟然孤身一人深入北嶺險地追擊邪魔,卻陷入了包圍圈中。
他可以突圍,但是他卻自負戀戰,結果苦戰第十天,斬殺邪魔上千名,後來被淬毒暗器傷了左肋。
陳東來身受重傷,死戰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