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著書中老人的旗號,確實好辦事。
任老闆讓在座的各位介紹一下自己,在座的各位都自我介紹了一番。
時主任在給我們幾個講故事的時候,又一次脫離主線,介紹起了這在做的幾位。
在做的一共七人,是少林寺的最高層,被稱為少林寺理事,對少林寺所有重大事務有投票權,這七人就是書中老人口中的他們。
坐在首位的,就是圓真方丈。
圓真從來沒想過自己也能當上方丈,但圓真有過做少林方丈的夢想。
圓真既然當和尚了,當然想要當方丈,這是圓真後來的話。
圓真後來的話還有“不想當方丈的和尚不是好和尚”。
圓真最初的時候,若是有別的選擇,是不會當和尚的。
讓一個人沒有別的選擇的,往往都是錢。
圓真當和尚之前,真是快要窮得吃不上飯了。
其實在當時那個年代,對於圓真這樣快要窮得快要吃不上飯的手腳健全的年輕人,除了去要飯之外,其實還有很多選擇,可以去當兵,可以去做賊,可以去打工,但圓真卻覺得自己沒有別的選擇,只能去做和尚。
當別人問圓真為什麼不選別的出路,非要選擇當和尚的時候,圓真的答案是,自己與佛有緣。
與佛有緣,並不是圓真的固定答案,有時候,圓真也會說,這是因為他有一顆向佛的心。
圓真的回答,很少有人信。
別人多是說,圓真好吃懶做,所以當了和尚,也有人說,圓真精得很,看出來當和尚最有前途,就選了這條路。
雖然別人如此猜測,但圓真在少林的發展之路走的並不輕鬆,也不順暢。
圓真天賦驚人,老早就成了少林寺公認的第一高手,但圓真並未因此就享受到了第一高手應有的待遇。
一般情況下,少林寺的某個和尚只要有了第一高手的名號,總是能順利的晉級升職,但圓真卻總是因為各種原因與晉級升職的擦肩而過。
這大概也是因為,一般情況下,少林寺第一高手不會圓真這種沒背景的人,畢竟,有背景的人,在練功的時候會得到格外的關照。
於是乎,很長一段時間裡,圓真雖然頂著少林寺第一高手的名號,但卻幹著少林寺一般武僧的活。
雖然圓真在方丈做得久了之後,在回憶這段時光的時候,會說這段時光是自己最鬱郁不得志的時光,是自己這一生最低潮的時光,但其他見證人卻說,那段時光是圓真這輩子最快樂的時光。
這些見證人多是當年與圓真共事過的和尚。
和尚們雖然沒有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江湖人樸素的快樂,但和尚們在閒暇時光,也有很多快樂。
這些見證人私下裡傳八卦的時候會說,在那個時候,圓真經常偷偷請他們去高檔的素菜館吃高檔素菜,並且還要偷偷喝上一些高檔的果酒。
圓真因為武功最高,雖然級別一直上不去,但收入卻不少,遠比一般的武僧收入要高,圓真也是個很大方的人。
在那時,圓真很受歡迎。
後來圓真變了。
圓真發生改變的事實大概可以證明,一個男人並不需要有了老婆和孩子,才能發生改變。
引發圓真改變的事件,只是一件小事,一件讓圓真感到委屈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