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中去了蜀國。
舒中去蜀國,當然並不是因為被李將軍的話說動,想要去見那個女人。
舒中去蜀國,是因為李將軍給了他一個任務。
李將軍說,來而不往非禮也,既然蜀國派人來假意收買舒中,那舒中就應該去蜀國一趟,假裝自己心動了。
舒中當時以為,李將軍是要派自己過去做臥底,就推辭說自己的智商不夠做臥底。
李將軍笑著說,自己才不會派舒中做臥底,自己是要給舒中另外一個任務。
李將軍給舒中的任務,是刺殺任務
刺殺的目標,是蜀國的太子。
刺殺這種級別的人物,根本就是自殺式的行動。
李將軍給舒中這樣一個任務,大概就是想要舒中犧牲。
舒中這才明白,在戰爭年代,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信任,根本就是一件實際很少存在,但人人都說他存在的東西。
舒中曾和李將軍促膝長談,並將李將軍引為知己。
舒中以為自己和李將軍是有這共同理想的人,他們參與到這場戰爭中,都不是為了個人是利益,也不是出於對祖國的責任,他們參與到這場戰爭中,是為了結束這場戰爭。
至少,李將軍當時是這樣對舒中談自己的理想。
李將軍還說,只要天下不統一,這場戰爭就永不會結束,三個國家之中,唯一當真有希望一統天下的只有魏國,對於蜀國家和吳國,一統天下更多是一個口號,他們需要這個口號,來籠絡人心。
舒中在那次促膝長談之後,就投效到了李將軍的門下,發誓要為李將軍鞍前馬後。
在接到這個任務之後,舒中才知道,自己與李將軍之間的信任只是單向的,李將軍從未徹底信任過自己。
舒中卻並未因此埋怨李將軍,只是想到自己若是在李將軍位子上,大概也不會信任自己。
舒中沒家沒室,是一個可以說走就走,隨時都可以拋下一切的人。
李將軍作為一個要統帥千軍萬馬的人,自然不能因為別人說了幾句理想,就信任這人,就算這人在說理想時是真心的。
李將軍要信任一個人,必須要有更實在的理由,老婆孩子才是更實在的理由,功名利祿則是更實在的理由。
可以拋棄老婆孩子,捨棄功名利祿,也不願背棄理想的人,並不多見。
舒中也沒辦法證明自己就是那種更看重理想的人。
當舒中告訴李將軍蜀國用財寶和美人來策反他的時候,舒中是想借此來說明,自己不會為財帛和美人心動,但李將軍卻大概是認為舒中只是以此來討價還價,索要更多的好處。
敢這般索要好處的人,都是賊心大的人。
李將軍誤以為舒中賊膽包天,就給了舒中這個任務,以為舒中為了大產,一定會大膽地接下這個任務。
雖然李將軍也是與舒中談過理想,但李將軍可不是會把談話當真的人。
李將軍和大多數人一樣,可以嘴裡談著理想,心裡盤算著各種陰謀,李將軍只是比大多數人做得更好而已。
李將軍談理想的時候,能感動所有人,讓所有人都把李將軍當成自己理想的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