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柳城既然有了這種名字,自然就會有許多柳樹。
早些年的時候,因為這座城市有許多柳樹,這座城市有了萬柳城的名號。
現在這些年,因為這座城市名叫萬柳城,這座城市不得不種了許多柳樹。
因為萬柳城有了這樣一個名字,又確實有許多柳樹,萬柳城吸引了許多詩人。
早些年的時候,許許多多詩人為了能在這景色的感染下,寫出可以感染人心的詩句,而來到萬柳城。
現在這些年,許許多多詩人為了能借著萬柳城的名聲,寫出一首能讓自己揚名立萬的詩篇,而來到萬柳城。
詩人多了,佳人也就多了。
詩人多與佳人多之間,應該是有因果關係的,但究竟是什麼樣的因果關係,就有些爭議了。
這個因果關係,或許是詩人能吸引許多想要透過一首詩豔壓群芳的佳人,也或許是詩人的一首詩能讓任何一個人成為絕代佳人。
佳人多了,俠客也就多了。
佳人多與俠客多的因果關係是很明確的,總是有許許多多的俠客喜歡湊在佳人身邊。
就這樣,萬柳城裡不僅有許許多多的柳樹,還有許許多多的詩人、佳人、俠客,也自然就有了許許多多的故事。
有人喜歡這些故事,也就有人不喜歡這些故事,當然也會有第三類人。
我們一行人之中,我是毋庸置疑地喜歡這些故事的。
這些故事中的佳人,有時會更喜歡詩人多一些,有時會更喜歡俠客多一些。
這些故事中的佳人,有時雖然喜歡詩人多一些,卻還是選擇了俠客,有時雖然喜歡俠客多一些,卻還是選擇了詩人。
這些故事中的佳人,很少會選擇自己喜歡的人。
沒有選擇喜歡的人,或許這就是現實的樣子。
認為自己錯過的才是自己喜歡的,或許這才是人的真面目。
無論故事中的佳人做了什麼樣的選擇,我都會喜歡這故事。
年輕的時候,我會喜歡這樣的故事,是因為故事裡有俠客,長大一些之後,我會喜歡這樣的故事,是因為故事裡有佳人。
李小虎卻不喜歡這些故事。
我問過李小虎為什麼不喜歡這些故事。
李小虎當時說:“喜歡才需要理由,不喜歡並不需要理由。”
我卻記得李小虎好像過去也說過:“不喜歡才需要理由,喜歡不需要理由。”
若是李小虎記憶力還沒退化,到了下一次的時候,他或許會說:“無論是喜歡,還是不喜歡,都不需要理由。”
李小虎真實的想法或許是:“我喜歡或不喜歡,無論有沒有理由,都沒有必要給你解釋。”
無論李小虎怎麼說,我是認為李小虎不喜歡這些故事是有原因的。
李小虎不喜歡這些故事,或許就是因為他不喜歡這故事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