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領導見何雨柱應了下來,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對於他能不能管理好一個分廠,大領導沒有絲毫擔心。
因為何雨柱是他見過的最聰明的人了。
而且大領導隱隱有種感覺,何雨柱一直在謀劃什麼。
這些年他做的事,看上去毫無章法,想一出是一出。
但以大領導對他的瞭解,何雨柱不是那種會做無用功的人。
所以在上面爭執他有沒有資格擔任一廠廠長的時候。
大領導又讓人重新梳理了下何雨柱近些年的所做所為。
從味精、蔬菜種植、大棚、豬、汽車助力系統到今年的奶羊。
在看資料時,大領導為球變暖做出了一份貢獻。
好傢伙,何雨柱這局布的環環相扣:自產自銷、自己自足。
當時大領導產生了一個想法,找個小點的廠子讓何雨柱去試點。
如果這種方式能成功,就可以全國推廣,從而減輕國家的負擔。
至於汽車助力系統大領導雖然說暫時沒想明白,但他認這是何雨柱另外的想法。
可能就像味精一樣只是第一步。
於是在討論會上大領導據理力爭,將何雨柱的資料及自己的想法全盤托出。
在幾位老朋友的幫助下,上面終於鬆了口,同意何雨柱30歲後到軋鋼廠下屬的機械廠當廠長。
至於為什麼非要到30歲以後,這裡面就涉及到了一個另人深惡痛疾的傳統。
論資排輩。
就像何雨柱的這個助力系統,突破了國外封鎖,使國內的汽車產業又上了一層樓。
功勞不可謂不大,獎勵他當一廠廠長完全不是問題。
但討論的時候卻有一些人說什麼他年齡小,資歷不夠,沒有管理經驗。
又說什麼這個系統能成功,廠裡也要佔一大半功勞。
大領導雖然憤憤不平,但也無可奈何。
當然這些領導沒告訴何雨柱,怕他知道後有想法,從而撂挑子。
只是大領導不知道的是何雨柱對這種事早司空見慣了。
就算知道了,他只會淡淡一笑。
因為在他看來任何事物都是雙向的,傳統也一樣,有精華也有糟粕。
同時他也會告訴大領導還有另外一項和論資排輩齊名的東西。
成果簽名。
這東西危害性比論資排輩還要大。
論資排輩好歹資歷夠了就能升上去。
成果簽名說好聽點叫簽名,實際上就是摘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