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四類論中開篇記載:
“人者三魂七魄齊聚,靈智天成。
生之少魂者,則不為人。
不為人者,後天魂魄修聚,則分妖精鬼怪四類。
……
情之源乃自神魂,神魂共鳴,則欲動。
若魂魄之數同者,族亦同者,則欲動。
若三魂七魄齊聚,族不同者,欲亦動。
……”
這些都是李玄逸從四類論中知曉,這書基本上也是每一個修士的“必讀物”。
其話語通俗易懂,不必多想就能明白。
初時,李玄逸看到這記載便感覺三觀被挑戰。
按照三魂七魄齊聚者,互相之間都能產生慾念的說法。
意味著修出三魂七魄的妖物邪祟,即便沒化形,人也會對其“生情動欲”。
同理,沒化形的不同妖物,只要修齊三魂七魄,也會生情動欲。
當時李玄逸內心還想著,這不純屬扯淡嘛。
比如人會對一隻未化形的妖狐產生本能的慾念?
可現在,李玄逸算是相信了。
伽騰火將那女子困在其中,顯現出一個龐大的身影。
那是一隻有著九條尾巴的狐狸。
即便那女子現出真身,也沒有見得那魅惑有所降低,反而愈發強烈。
好像眼前不是一隻狐狸,而是未穿衣物,盡情騷弄的舞娘。
至少,神魂給李玄逸的感覺是如此。
九尾狐不比尋常的狐妖。
尋常狐妖尚且還需修煉,化形後通世俗之念。
方才知曉利化形的條件,去媚人。
至於為什麼非得媚人……
人生來三魂七魄,精氣神平衡,濁氣一體,但不經修煉,天生孱弱。
不學媚人,難道去媚豬嘛?
言歸正傳。
每一隻九尾狐都天生媚種,對於神魂的魅惑力極大。
哪怕是沒化形的九尾狐,不經收斂,也會引得人生欲,進而放下滔天罪行。
她們根本不像尋常的妖狐,需要透過形體進一步引起神魂共鳴。
一聲聲的長嘯傳出,有著極具魅惑神魂的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