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煉一途,艱難無比,一旦走上就是一條不歸路,所有人都是在仰望。
而沒有資質的人連仰望的資格都沒有。
身體擁有舉起千斤巨石的力量,能夠吸納靈氣進入體內執行是為練體。
練體的修為已經可以完成一些普通人覺得不可思議的事情,比如隔空攝物。
就舉個例子:比如葉旭來說,他目前就是這樣的狀態。
然而在許多的修者眼裡。
這依舊未能踏入修者的殿堂,頂多算是一個力氣稍微大點的凡人。
修者意味著手段非凡,意味著上天入地,化不可能為可能,每一個境界都是環環相扣。
唯有到達斷河的修為,滋生靈覺,學會心眼看世界才算是真正踏入了修士的行列。
煉體……大能,悟道,無道,攀仙,大賢是這個世界公認的對照修煉體系。
每一個境界對應的修為都有它的含義,都是對自我實力乃至神魂的一次昇華。
大賢在聖人不出的年代就是強大的代名詞,能揮手開闢秘境、彈指移山填海、舉步咫尺天涯、無所不能。
所以大賢修為就是修者的極致?
聖人不出後,是為上古後。
上古後,一場波及整個世界的大動盪悄然發生,而這次大動盪中聖人並沒有誕生,導致上古後的人世空白了五千年的記載。
有關這五千的歷史中很多的典籍都已經不在,只留有些許記載寫著上古聖人爭奪天地的過往,以及那場大動盪中修者十不存一的枯景。
這五千年也被稱為修士最黑暗的五千年,長命者活不過千年。
在有關的記載中也被稱這五千年為荊榛zhen)歲月。
城邑寂以空虛,草木穢而荊榛。
荊榛歲月意味著那五千年靈氣難尋,修士艱苦,難尋天道。
而度過五千年的荊榛歲月之後、
人們發現靈氣開始復甦,海濱、高山、深淵漸有未知秘境浮現,噴湧千里紅霞,灑出種種修煉之法,種種不可見的天材地寶。
於是修士又開始強大起來,漸漸衍生了新的境界。
出現了佛儒道三家,世間八百旁門。
上古後,大賢就成了修士最強者的稱呼以及境界代稱!
然而強大意味著失去敬畏。
質疑歷史是好事,可一旦追尋質疑的物件,似乎就成了愚蠢。
有人開始質疑記載的種種傳說。
比如:在“北冥”深海數百萬丈處是否藏匿有巨鯤,如果有是否又如記載那般強大。
比如:在西去萬萬裡是否有“冥淵”,冥淵深處是否棲息著“鬼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