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泵的原理是抽取氣泵所在空間裡的氣體,所以江晟打算將氣泵建造在基地裡。
氣泵建設好之後,後面連線氣體管道通往下面的工業區。
工業區位於負二層,在列印艙右邊的衛生間下面,所以氣體管道橋也是需要的。
然後將排氣口設定在工業區裡,一條通風系統就設計完成了。
接下來就是複製人的施工環節。
氣體管道看起來就是普通的灰色方形管道,這點和液體管道略有不同,因為液體管道是黃色圓形的管道。
而氣泵的造型就看起來就有些奇怪,江晟總覺的這個氣泵的設計靈感來源是蘑菇。
氣泵的上方是一個巨大的傘狀物,下面則是一個膠囊狀熱水器大小的裝置。
兩個部分透過一條管道連線在一起,這一整個裝置就是氣泵。
雖然看起來造型怪異,但只要能有作用就好。
氣泵被建設到天花板的拐角處,雖然整個體積接近0.5平方米,體積已經有些接近空調機了,但至少放在天花板上不會浪費地面的空間。
當排氣口提示建造完成的時候,整個通風系統就建造完成了,現在就差最後一步,為氣泵通電了。
氣泵和液泵的功率是相同的,都是240瓦電力。
240瓦在電力功率普遍低下的諾亞里已經算是用電大戶了,一個煤炭發電機才不過600瓦的發電功率。
不過江晟也發現目前解鎖的這些用電器在發電功率上的一些差別。
那就是類似這種能夠確實實現某種功能的用電器,功率一般都會比較高,比如這個氣泵和液泵。
而像超級計算機和研究站這種現實功能非常模糊,雖然說是在研究,但其實研究內容根本不是真的在研究,而是一種解鎖的機制,這種裝置的功率就係那個對較低。
超級計算機的功率是120瓦,研究站更低,只有60瓦。
這倒是比較合理,但儘管如此,整個殖民地的用電壓力還是比較大的。
在將電線通道氣泵之後,氣泵立刻就開始運作了。
這個氣泵的功能只是將周圍環境的氣體不斷送到排氣口處,其本身是不具備氧氣濃度檢測功能的。
也就是說,基地這邊氧氣過低,氣泵也不會停止運送。
基地這邊氧氣過低,氧氣擴散器就會開始工作,如果氣泵一直不停運作,那氧氣擴散器消耗藻類的速度就太快了。
不過還好排氣口那邊只要檢測到排氣口周圍的環境超壓,也會停止氣泵輸送氣體。
但這樣對藻類的消耗也有些巨大,江晟的目的並不是長期維持工業區的氧氣供給,而是隻在複製人工作的時間供給氧氣。
可惜,想要做到這點,江晟只能一直蹲守在氣泵旁邊,在複製人進到工業區之後再開啟氣泵。
很明顯,江晟不能一直蹲守在基地裡。
所以江晟想了一下,如果能夠有幫助殖民地來實現節能的自動裝置就好了。
這對於提升殖民地的資源利用率非常有用,不光是由複製人來自動控制氣泵的開關,還能控制吸頂燈的開關。
之前江晟在殖民地的一些地方建設了吸頂燈,但沒有在整個殖民地建設吸頂燈。
因為吸頂燈是的開關複製人無法主動控制,不能像人類那樣隨手關燈,吸頂燈只能維持一直開啟的狀態。
如果在整個殖民地都建設上吸頂燈,那就浪費太多電力了。
但如果能有自動控制這些吸頂燈開關的裝置,江晟就可以放心將整個殖民地都點亮了。
尤其是現在的工業區還沒有安裝吸頂燈,如果工業區也有吸頂燈的話,吸頂燈製造的燈光就可以為複製人提升操作效率,變相等於增加殖民地的勞動力。
所以江晟下一部的科技想解鎖一個能夠自主控制這些常規裝置的科技,讓這些科技能夠隨著複製人的使用而開啟,當複製人不需要的時候再關閉,減少資源的消耗量。
而複製人的科技當中剛好有這種科技,就是至今還沒有嘗試解鎖過的自動化科技。
喜歡我為人類造諾亞請大家收藏:()我為人類造諾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