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衛生科技解鎖的四個建築,其中的網格轉看不出來明顯用途,其他三個建築倒都是配套的。
抽水馬桶、淋浴間、洗手池都是需要一套液體管道系統才能夠使用,也就會說,只要想建造其中一個建築,另外兩個建不建出來也就不傷大雅了。
反正管道系統都已經建造出來了,也不差另外兩個建築了,正好三個建築可以湊成一整個功能完善的衛生間。
但現在擺在江晟面前的問題是如何處理汙染水。
汙染土的處理靠堆肥堆,汙染水的處理自然也有可以應對的複核人科技。
同樣是在液體科技,江晟看到在三級科技那裡,有淨化科技,這項科技應該可以淨化汙染水。
但從三級科技開始,除了普通的科技研究點,還需要高階科技研究點。
這種科技研究點必須透過更高階的科研型別建築才能獲得。
而這種更高階的科研型別建築也是需要研究之後才能建造的。
如此一來,想要獲得這項淨化科技的成本是非常巨大的,短時間內是無法達到的。
除此之外,江晟能夠想到的方法就是建造一個巨大的汙水池了。
汙水池就是蓄積汙染水的池子,如果不能夠第一時間處理汙染水,就只能先將汙染水給蓄積起來了。
這個汙水池不需要建造的太大,雖然眼下無法研究到淨水科技,但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怎麼也差不多了。
所以汙水池的大小隻要能應對這一個月的汙水量就足夠了。
首先抽水馬桶和洗手池是配套使用的,每次上廁所之後必須洗手,所以洗手池和抽水馬桶的使用次數是相同的。
假設複製人一天使用三次廁所,那每個複製人每天使用這兩個建築產生的汙水量就是11.7+5)x3=50.1千克。
再加上覆制人每天洗澡一次產生20千克的汙染水,每個複製人每天會產生70.1千克汙染水。
目前殖民地裡有四名複製人,但等烹飪科技研發出來後,江晟就需要列印第五個複製人了。
不僅如此,只要生存點數量足夠,江晟在這一個月的時間還會列印更多的複製人。
就按照七個複製人的量來計算,那七個複製人一個月裡產生的汙水量就是70.1x7x30=千克。
1噸汙染水佔據空間一立方米,那麼千克汙染水至少需要15立方米的汙水池才能貯存下來。
江晟至少需要開挖一個大小為15立方米的汙水池才夠用。
其實這個空間不算太大,只是江晟為了保證管道建造的便利性以及管道效能良好,不可能將這個汙水池建造到太遠的地方。
江晟看了一下殖民地的建設情況,開始思考起來。
既然這一套衛生建築是提供給複製人使用的,那自然是要距離複製人的生活區近一些。
這樣複製人在需要上廁所或者洗澡的時候,就會減少行走時間,減少行走時間反過來就是提高複製人的工作效率。
既然如此,汙水池也要建造在距離這些建築相對近的地方,而且最好是不與複製人的生活區同層,避免汙水池的味道飄出來。
江晟在考慮這些條件的同時,終於想到了一個建造方案。
只不過這個方案是一項巨大的工程。
喜歡我為人類造諾亞請大家收藏:()我為人類造諾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