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只要氧氣含量下降到15,人體就會出現不良反應,複製人應該也不例外。
最後是生存點。
生存點是用於列印複製人的,而獲取生存點的方式就是每天殖民地報告後面會給出前一天的生存點。
而且每天的生存點數量是採用某種評價機制得出來的,但評價機制未知。
綜合來看,江晟的當務之急是解決複製人的缺氧問題。
正常人類沒有食物還可以活一星期,但缺氧則是分分鐘就能取人性命。
想到這裡,江晟趕緊穿好衣服前往諾亞。
...
來到諾亞,看到複製人的狀態,江晟已經從他們身上看到了各種debuff。
【布萊】:呼吸不順暢、睡眠質量差。
【歐文】:呼吸不順暢、睡眠質量極差。
睡眠質量差和睡眠質量極差?為什麼?
先不管了。
現在就連江晟自己都感覺到呼吸有些困難了,就好像得了重度鼻炎一樣。
看來殖民地報告並沒有將江晟自己的耗氧量計算在內,導致殖民地的缺氧問題比想象中的嚴重。
解決缺氧問題是當務之急!
仔細檢視了目前已知的一切,江晟想到了兩個方案。
一個方案就是在距離出生地直線距離25米的位置有一個洞穴,這個洞穴擁有90以上的氧氣,如果能把這個洞穴和自己的洞穴連線起來,氧氣情況可以迅速得到緩解。
這個方案的優點是可以迅速緩解殖民地的缺氧情況,但副作用是兩個洞穴相連後,洞穴容積會擴大太多,如果再出現缺氧,就更加難以彌補了。
還有一個方案就是製造出【氧氣科技】中的氧氣擴散器。
目前江晟還沒有獲取到維持氧氣擴散器執行所需要的藻類資源,所以並不能製造氧氣擴散器。
而在距離出生地洞穴直線距離75米的位置,江晟看到那裡擁有大量的藻類。
江晟雖然不知道那個洞穴為什麼會擁有藻類,但想要製造氧氣擴散器,就一定要到達那裡。
一個是快、一個慢。
一個是治標不治本,一個是長治久安。
如何選擇?
江晟略做思考,選擇了先挖掘前往氧氣洞穴的方案。
那個氧氣含量極高的洞穴距離出生地比較近,需要挖掘的距離短是一方面,開挖的空間也比較少。
現在的氧氣已經有些稀薄了,江晟必須選擇最保險的方法。
確定完方案,江晟立刻利用【材料檢視】規劃出了一條最短的挖掘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