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謀一場勾引,只是因為原本我們應該在一起。
豪門中對於婚姻有這樣一種無形的法則:在很早的時候尋找門當戶對的人,然後締結姻緣,這個當時可以不明說,但時候到了,自然而然水到渠成。沒有反抗,接受,一切理所應當。
楊璇有楊正康這樣一位較為開明的父親,又是獨生女兒,自然對她多一分憐惜和寬容,對於這些規矩,楊正康看女兒意見,如果喜歡就按喜歡的來,如果不喜歡就不勉強。
於是其他的孩子在十七八歲訂下聯姻,楊璇卻可輕鬆自在,沒這方面的煩惱,但到後來,情況就發生了改變,在這個圈子裡女孩子是不可以大齡的,因為好的,尤為的青年都已經被人“訂”走了。
任佳華很急,但沒有辦法把這些話告訴女兒,資源的大量流失,任佳華不能坐視不理,於是採用了最古老的方法:逼婚!
那時楊璇正在美國讀書,而她為什麼大老遠跑去美國,因為她比誰都想得明白,只有不在國內,她才能過的輕鬆點。
老爸再偏向她,但是年齡到了,她能躲得過嗎?答案是躲不過的,內心玲瓏的她,早就遇料到將來,所以她自己跑的遠遠的,你看不到我,自然也不用引話題到我身上。
至於到國外,能拖幾年就拖幾年,畢竟當時她還年輕,18歲啊。這個圈子裡的婚姻制度,她從小就耳濡目染,婚姻只是做給外人看的一場華麗的舞臺劇,謝幕的時候,關上房門,各自是各自,沒有感情,男人,丈夫那東西,在家對妻子尊敬,出門又攬著佳人,一天又一天的戴著不同的面具演戲,彼此又不能說穿,繼續唱一場婚姻的啞劇。那不是歸宿,是悲劇,一場了無盡頭的悲劇。
就連她愛著的爸爸媽媽也沒能逃過,沒有人知道,楊璇在五歲的時候就發現了爸爸和媽媽彼此根本不愛對方,他們對待婚姻就像對待一場形式,你不踩我的底線,我也不過問你做了什麼。
傷透了她,也讓她對婚姻產生了恐懼。以至於任佳華從國內給她寄來相配的年輕男人的照片時,她看都不看一眼,就把他們都燒了。
可她不知道,這些照片當中,竟有一張是簡安之的,當初的無心,如今的放在心頭。是罪孽,也是她逃不過的情劫。
房間裡,楊璇穿上了一件黑色深v長裙,坐在梳妝鏡前,看著美豔的自己,進行最後一道程式,給耳朵戴上一對兒鑽石耳環。
楊璇的確有驕傲的本錢,因為楊正康和任佳華都是當年數一數二的美人才子,她從他們那裡繼承了兩人的優點,是圈子裡出了名兒的美人兒。
楊璇對著鏡子微微一笑,瀲灩光華萬千,實在世間少有。她站起來,走出門去。黑色綢緞包裡放著手機,楊璇拿出來看了一眼時間,七點半,也不知道簡安之準備好了沒有?
兩個人的房間中間隔了一間,楊璇走到簡安之房門前,內心溫柔,抬手剛準備敲門,房門已經開啟。
楊璇略微吃驚,卻見簡安之走出來,一身黑色西裝,儒雅帥氣,楊璇心間一喜,藏不住的愛意撐開了嘴角:“我正要叫你呢,時間差不多了。”
簡安之關上門,說了句:“走吧。”全程不帶任何情緒。楊璇也不知道哪裡不對,但也說不出來,兩個人一前一後的走著,這幾天的相處,楊璇知道,對待簡安之這類男人,不能把他逼得太緊,也不能太過暴露情緒,一切要慢慢來。
瞧,今天不就是個機會嗎,簡安之,只要我們有機會相處,我就一定不會叫你忘了,我叫楊璇。
酒店離耶魯醫學院不遠,只隔了一條街,楊璇建議走著過去,簡安之看了她一眼:“你確定?”
楊璇微微一笑:“沒關係,若是美就不該隱藏。”
她是個自信的姑娘。
簡安之沒有再說什麼。
其實兩個人都在美國讀過書,對這裡應該不陌生,重要的是楊璇知道,耶魯校園裡有一條路種滿了梧桐樹,兩個人如果坐車就不會經過那條路,但如果步行,到時候她提出走那條“近路”想來以簡安之的修養應該是不會拒絕的。
瞧,為了和他約會一次,她連計策都想好了。她依舊在後面跟著,直到進入耶魯她說的那條小路時,她才開口,攔住了簡安之,並在他的疑惑中指了指梧桐小道:“我們走那條吧,離目的地近。”
“好。”簡安之沒有反對,依了她,但留過學的孩子誰也不傻,各自心裡的那點小心思,看破不說破。
這天晚上,一切都太順利,曾經,楊璇有過幻想,將來有一天遇到自己喜歡的人一定要挑一條,兩邊有樹的林蔭小道走上一走。
於是在今晚,終於實現了。
如此的行動,正好驗證了那句話:“幸福是要靠自己爭取的。”
楊璇低著頭,不知不覺間笑了起來。簡安之,你知道嗎?自從見到你的那一刻開始,我就想和我走這條路的人是你。除你之外,我心裡不做任何人選。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她與他並肩,他把雙手插在褲子口袋裡,獨自悠閒的走,高興過後的她,才發現,若想要牽他的手,竟有些困難。
不過沒關係,她會借勢而為。
從她這個角度,她只能看到簡安之精緻的下顎線,楊璇抬頭,發現月光正臨簡安之,月光的清孤撒了他一身,這時,某種意境使她理解,原來,心上月光,不僅是女人對男人,這一瞬,也可以是男人對女人。
剛下過雨,地面有些溼滑,楊璇穿著拖地的禮服,實在不方便,但也可利用這夜色發生點意外,比如說滑到,身子不由的向前傾。
於是楊璇驚呼一聲,竟不由自主的撲向簡安之,當簡安之抽出手扶她的時候,她才荒亂抬頭:“不好意思,到晚上,我視力不好,沒看清腳下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