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那裡的話,分明是這個劉良佐氣量狹小,聽不得別人的意見,我看葉先生的謀略就非常對,將分散的力量集中起來,或許是抗敵的好辦法啊。”
“哎,國家現在任用這樣的將領,怎麼能不敗啊。”葉遊不無憂慮的感嘆道。
“也沒能這麼說,劉大人在打仗方面還是有兩下子的,前些年圍剿李自成,就打了不少勝仗,只不過這兩年朝廷財政吃勁,屢屢拖欠軍響;再一個朝廷的言官經常彈劾劉大人,動不動就抓住一件小事不放,想來劉大人也是心煩啊。”
“恩,殿下所言甚是,劉大人早年確實打了不少勝仗,只是後來被朝廷消磨了心性,才會變成這樣子的吧。”
“呵呵,不說他了,今天碰巧碰到了葉先生,我正好有事相求。”
葉遊趕緊供手說道:
“殿下那裡的話,有什麼事吩咐就是,怎麼能說相求呢?”
“我想請葉先生擔任犬子的教書先生,不知葉先生意下如何?”
“啊,你是指讓我去給世孫教書?”
“對。”
“使不得使不得,世孫有府中大儒擔任先生,想必早已博古通今、滿腹經綸了,我這寒腹短識,怎麼能去世孫那裡丟人呢。”
朱器墭長嘆了一口氣,慢慢的說道:
“葉先生可能還不知道,世孫現在還沒有出閣讀書吧。”
葉遊明白,在明朝皇室中,太子只有出閣讀書才能確定太子地位,這源於嘉靖皇帝,因為嘉靖皇帝篤信二龍不能相見的傳說,所以拒絕見皇子,既然拒絕就無法立太子,但他卻讓長子出閣讀書,並按太子制度培養,自此以後出閣讀書即承認皇太子的身份成為祖制;而這同樣適用於藩王府。
方才朱器墭說世孫尚未出閣讀書,就意味著唐王不承認世孫其世孫的地位,這裡面,必須牽扯到王府後宮鬥爭,而後宮鬥爭的殘酷性葉遊當然明白,所以葉遊並不想參與其中,於是佯裝不知情的說道:
“世孫尚未出閣讀書,應該是年齡還沒到吧。”
“犬子都十二歲了,按照祖制八歲即可出閣讀書。”
“奧,十二歲了都還沒有出閣讀書,那確實是太晚了,我們那邊三歲就得上幼兒園。”
“葉先生說什麼?三歲要上幼兒園?幼兒園是什麼?”
“啊,不不不,沒什麼,主要我們那邊都種地,孩子沒人看,所以就集中在一個園裡找個人統一看管,因為都是幼兒,所以我們就起名叫幼兒園,就是隨便起的,呵呵。”葉遊趕緊解釋道。
“奧,這樣啊。”朱器墭又嘆了口氣,繼續說道:
“目前來看,父王還是沒有讓長孫出閣讀書的打算,但是若是繼續拖下去的話,或許犬子就會成為第二個天啟皇帝啊。”
一提到天啟皇帝,葉遊不免一驚,心中已經明白幾分。
喜歡明之燭請大家收藏:()明之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