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很重要的一點,在教育它們的時候絕對不能一味的高壓打擊,甚至以貶低它們的方式,來試圖激起它們的自尊心,哪怕它們有些很吃這一套,都不能經常這樣做。
刺從一開始的委屈,它明明認為自己做得沒錯,難道替奈伊報仇不對嗎?
梧桐從小養到這個傢伙,要說看著它浮在臉上的表情,還不知道它想什麼的話,那就太失格了。
所以他在明確指出刺當時的行為關鍵在於沒有先徵求他的意見,並且點明這件事情在不同的環境,會導致不同的結果,但都需要向他徵得同意以後,才能奪取其它精靈的生命。
如果僅僅是這樣說,那麼再多幾次的話,刺就會變成一個事事都要徵求他意見的沒主見的煩人精靈。
所以梧桐又必須再舉出幾個例子,比如剛才在戰鬥,刺當時沒有聽了命令馬上開始強化,而是先救了奈伊,他就針對這點,不吝嗇的誇獎了它。
在這個時候,刺則是一下子臉上陰轉晴,極力的在壓抑自己的高興情緒,不希望太得意忘形。
藉著它的心情轉變,梧桐再告訴它這個道理,那就是有些事情比較嚴重,它不能自己單獨做決定,必須要告訴他,而有些事情是可以讓它自己迅速解決的,並且它能做得很優秀的,這種事情還會獲得他的誇獎和獎勵,讓他很高興。
在這種心態轉變後,刺對於梧桐的教導結果,最後欣然的接受下來。
至於能不能很快的在接受後就發生轉變,這就是要看每個個體的差異了。
有些精靈沒有從小教導好,頑劣不堪,哪怕是梧桐同樣是這樣教導,恐怕這種精靈也會轉頭就把他花了兩個多小時的努力,全部浪費掉。
不過是刺的話,梧桐相信它不會輕易忘掉他的話,因為自己在它心裡面的份量,他也是明白的。
從小照顧長大的刺,他當然知道這個孩子的單純程度,完全不需要像和同為人類打交道時的滿是心計。
同時在教導刺的時候,梧桐也把他其它的精靈都放了出來,讓大家一起經歷這件事情。
無論是人和精靈,都是有經歷才會成長,不管好和壞。
光是口頭說,是不夠強化印象的。
所以眼看已經是近中午了,梧桐在今天中午把刺的午餐給削減了二分之一,把奈伊的扣了三分之一,讓它們既不至於餓著肚子失去太多戰鬥力,又會讓它們感受到飢餓的難受,藉以做實際上的懲罰,加強它們對今天發生事情的印象。
隨後,是下午持續的高強度戰鬥,一場接著一場。
梧桐有點意外的發現,經歷了上午的事情後,包括大甲在內,它們中午雖然都沒有完全吃飽,可是戰意反而是明顯的比平常要更加高昂。
這其中應該多少也有點將功補過的心理作用,梧桐好好的利用了一下,在一個下午的時間內,打了足足二十六場戰鬥。
哪怕是有著恢復機器和『藥』品,可是在精神上的消耗,還是讓它們在黃昏時分時,三隻精靈都是眼眉低垂,『露』出了明顯的疲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