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的時候,大家的話題基本上都是在討論,週末時候抓到的精靈要怎麼培養。
雖然之前決定了,不會在這方面投入太多的精力,可是一旦開始做這件事情了以後,梧桐發現自己興致就變得越來越高。
在接下來幾天時間的晚上,梧桐都呆在山洞的實驗室裡。
星期一的晚上,抓了一堆的龍頭地鼠和螺釘地鼠。
星期二的晚上,基本上都是在調教它們,讓它們乖乖的聽話。
星期三的晚上,正式開工,根據白天做好的拓展規劃,首先要讓它們挖出一個千米跑道,這是最重要的一項,然後就是挖出實驗體的居住環境,因為他不可能總是把這些實驗體都帶在自己的身邊。
在學校裡被人發現的話,他很可能會因為虐待精靈而被趕出學校,並且失去護林員的資格。
還有就是像常規的倉庫房間之類的,這些會推遲在後面在進行。
地鼠們不愧是天生的挖洞能手,僅僅是花了兩個晚上的時間,在星期四晚上的時候,千米跑道就能夠投入使用了。
這個跑道非常的粗糙,只是一個直徑在一米以上的隧道而已,四周的石壁根本沒有進行過什麼加固的工作,隨時可能會有倒塌的危險。
要想刺激這些百足蜈蚣們更好的激發出它們的潛能,讓它們覺醒隱藏特『性』的可能『性』越高,那麼就要針對『性』的進行訓練。
其中最關鍵的就是餵食時的訓練,這次依然是養……
“養蠱聽上去給人感覺不太好,並且也不方便用作文字記錄在紙上或者電腦上,那麼就把這種方法,叫做‘達爾文培育法’法吧。”
梧桐在實驗日誌上,把這種培育法正式定為達爾文培育法,頓時感覺變得高大上起來。
上次培育大針蜂的時候,是把它們關在狹小的空間裡相互殘殺爭奪食物,而這一次則不需要了。
不需要它們相互廝殺,僅僅是讓它們在跑道上開始奔跑,只有跑得最快的才能吃到食物,並且只有一口,想要吃上第二口食物,它們就要往返回起點去吃投放的第二口。
“實驗日誌,,第0小時,正式啟動達爾文計劃……
步驟1——分組編號,將實驗體根據『性』別、進化階段進行分組,根據不同組別,為實驗體的身體標上順序編號的標記……統計:i型實驗體58只,t型實驗體11只,v型實驗體5只……
步驟2——潛能刺激,正式啟動餵食場跑道,開始i型實驗體的第一次測試,投放所有i型實驗體至a點房間……在跑道b點房間投放一份壓縮能量食物……一開始它們有點『迷』茫,此時由伊布做為引導員,開始從跑道起點a點房間奔進隧道,i型實驗體開始陸續跟上……b點房間,第一份食物被前7名完全搶食,編號分別為……啟動30秒休息時間……開啟b點房間的隧道出口,由伊布引導員帶領i型實驗體,前往c點房間……c點房間中轉回a點房間……測試完畢,特別標記編號為……
注意:個別i型實驗體因為過度飢餓而喪失正常思考能力,向我方工作人員發起攻擊,授權它們可在這種情況下,進行針對實驗體的攻擊行為……”
敲下最後的引號,梧桐關閉工作表,重新命名文件為“達爾文計劃——加速”。
他直接合上了筆記本,閉上眼睛倒躺在床上,今晚又忙碌了一整個晚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