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牢關,位於開封、河南兩府的交界處,此處南連嵩嶽、北瀕黃河,山嶺交錯、自成天險,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也是洛陽東部最重要的一道關隘!
西周穆王之時,曾將進獻的猛虎圈養於此,故而得名虎牢關!
虎牢關之名,並非一成不變,而是隨著朝代更替,屢有變化!
東漢建武元年,置成皋關;東漢靈帝中平元年,又設旋門關,魏、晉為黃馬關,隋設金堤關;唐代避李淵的祖父李虎之諱,於是改虎為武,稱為武牢關!
到了大明洪武四年,又改為古崤關,並設立關卡,委派官吏,向過往的商旅、行人們徵收過路稅!
雖然名字一改再改,可河南地區的百姓們,還是喜歡稱之虎牢關,因為一提到虎牢關,就會聯想到三英戰呂布的精彩故事,那可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啊!
“羽哥,虎牢關到了,咱們下去看看風景吧!”
“好,出去透透氣!”
李巖第一次出遠門,得知雄關就在眼前了,連忙拉著薛羽下了馬車,而後登上一個小土坡,貪婪的欣賞起了美景!
只見雄關高聳,氣勢磅礴,漫道如鐵,蜿蜒崎嶇,果然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兵家必爭之地!
在虎牢關西側,還有一座三義廟,裡面供奉著劉、關、張三兄弟的戎裝塑像,以此紀念三英戰呂布之役!
其實三英戰呂布之外,虎牢關一帶還發生過多次,決定中國歷史走向的大戰!
比如楚漢之際,劉邦與項羽戰滎陽、爭成皋之口虎牢關),大戰七十,小戰四十,只殺的屍積如山,血流成河!
結果項羽攻關不下,反而陷入了持久戰中,耗的人困馬乏、糧草用盡,並失去戰爭的主動權,最後劉邦匯合各路援軍,轉守為攻,把項羽包圍在該下,逼其自刎於烏江之畔!
還有大唐武德四年,秦王李世民率軍圍攻洛陽的王世充,王世充不敵,於是向雄踞河北的竇建德求援,後者親率十萬大軍來援!
眼見敵軍來勢洶洶,李世民率領三千五百名精銳玄甲軍,搶先一步佔領了虎牢關,而後利用地形優勢,主動進攻,浴血廝殺,一戰破敵軍十萬眾,生擒了竇建德!
得知竇建德全軍覆滅,王世充也乖乖的開城投降了,至此奠定了大唐王朝統一天下的基礎!
“金戈鐵馬,英雄豪傑,如畫江山,能者居之!
可惜,太可惜了,我要是早生一千八百多年就好了,輔佐霸王,征戰四方,絕不讓這大好江山,落入劉邦那種無賴小人手中!”
看著眼前的古戰場,李巖不禁綺念連連,幻想著自己生於秦朝末年,而後去投奔霸王項羽,幫著他反暴秦、殺劉邦、奪天下,建立萬世不拔之基業,自己也留名青史之上!
李巖有這個信心,憑自己的滿腹經綸,文韜武略,絕不在蕭何、張良、陳平、曹參之下!
可惜啊,如今這個天下、這個朝廷,自己空有一身本領,恐怕也難有用武之地!
李巖陷入幻想中,一時間難以自拔了,薛羽卻沒什麼感覺,自己曾經跑遍了大半個中國,見識過無數名山大川,雄偉城關,早已經審美疲勞了。
反而是不遠處的關卡,吸引了薛羽的注意力!
虎牢關前面,聚集著十幾支商隊,少則數十輛貨車,多則上百輛貨車,上面裝的基本都是糧食!
如今河南大旱,而在河南的八府一州之中,又以河南府的災情最嚴重了,百姓們無糧,以草根、樹皮為食,餓死者不計其數!
災情最嚴重的地方,糧價自然也就最高了,達到了一石糙米,十兩銀子的天價,是平常年份的二十倍!
因此各地的大小商隊,都在想方設法的把糧食販賣到河南府、洛陽一帶,狠狠的賺上一筆!
另有一名青衣稅使,領著數十名小吏、士兵,負責收取過路稅,順便盤問過往的行人,看看有沒有官府通緝的大盜,因為旱災嚴重,百姓為盜者不在少數!
“什麼人啊,要去那裡?”
“回稟大人,俺們是歸德府的商人,要去洛陽城販賣一些糧食!”
“車上裝了多少糧食?”
“兩百石,都是不值錢的雜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