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噗!快走!”
這下薛羽不敢臭美了,以袖遮面,狼狽的逃離了香粉店,而後和眾人直奔杞縣縣衙!
而在前往的途中,一行人的身份,發生了驚天動地的變化,說是老母雞變鴨也不為過。
薛羽不是流浪兒了,而是河間府中衛一個李姓千戶大人的公子,還起了一個很拽的名字李探花!
小鼠、白花蛇、猴子、大黑四個,變成了公子的隨行小斯。
胡大錘,變成了公子的貼身保鏢!
至於張小旗……還是張小旗,他的身份沒法變化!
就這樣,一行人牛氣沖天的,來到了杞縣縣衙大門前!
…………
縣衙位於東大街上,佔地七八畝大小,朱漆大門、青漆門柱,黑色大理石的臺階,還有兩側張開的八字牆,看起來非常之氣派!
大門外站著數十名衛所官兵,三個一群,五個一夥的低聲交談著,人人面露焦急之色,旁邊還停著很多空牛車,看來都是來領糧食的,作為遠近馳名的產糧地區,杞縣可是這次移民路線中重要的補給點之一!
另有十幾名皂衣衙役,在一名班頭帶領下,手持水火無情棍,牢牢堵在了縣衙門口!
“大名府,甲字一百二十三隊的進去了!”
“真定府,丙字六十八隊的進去了!”
……
班頭每喊一次,就有一名軍官飛奔進去,至於能不能領出糧食來,就看他懂不懂規矩,腰包又是否豐厚了。
薛羽不願慢慢的排隊,那樣即耽誤時間,又有失身份,於是摸出一塊碎銀子,大約有二兩多重,悄悄交給了小鼠,示意他給看門的班頭送過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河間府,丙字第二百三十八隊進去了!”
錢未必可以通神,但插個隊還是沒問題的,聽到了喊聲,薛羽邁步進了衙門口,張總旗緊隨其後,餘者只能在大門外等候著了!
穿越過來以後,薛羽還是第一次進縣衙呢,因此走的非常慢,並用好奇的目光四處打量著,這可是原汁原味的明代建築啊!
大門後面是儀門,東側有一座蕭曹廟,是為了紀念西漢名相蕭何、曹參而建的,明太祖朱元璋重視吏治,讓官員們都要學習蕭、曹二人的治國方略,故而大小衙門內都要建一座蕭曹廟!
儀門內甬道上,有一塊半人多高的石碑,正面書‘公生明’三字,背面書‘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十六個字!
這四句詩,出自於五代十國時期,後蜀國主孟昶親自撰寫的《頒令箴》。
宋太宗刪繁就簡,摘取其中‘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四句,頒於天下各州縣,敕令勘石立於衙署大堂前,以警戒大小官吏們秉公辦事,從政為民,千萬不要魚肉百姓,之後的元、明兩朝保留了這項規定!
可惜啊,大小官吏們進進出出,天天都能見到這塊石碑,可是照著做的又有幾人呢?
更多的是依仗權勢,拼命的榨取民脂民膏,卻從來沒有考慮過,把百姓們逼上了絕路,會引發什麼樣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