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名稱:千里大移民!
時間:大明萬曆四十七年,夏六月十九日!
地點,河間府城東門外!
人物:災民三百人,官兵六人!
移民路線:從河間府出發,先向南途經真定、順德、廣平、大名……出北直隸,再轉而向西,橫貫河南省全境,最後渡過黃河,進入陝西省境內,全程大約一千八百多里!
移民方式:集體步行!
物資:出發之時,官府提供牛車兩輛,雜糧十五石大約3000斤),其餘口糧,由沿途府、縣提供,每十天領取一次!
任務難度:超級,失敗率超過八成以上!
失敗後果:中途餓死、累死、病死,或者隊伍解散,各尋生路!
……
薛羽用打遊戲的方式,詳細分析了這次移民行動,不禁為之頻頻搖頭,認為改個名稱更合適:‘死亡之路,或者絕地求生!’
知道大明朝的官府腐敗,沒想腐敗到這個地步,沒有交通工具、沒有充足的糧食,也沒有周密的行程安排,就匆忙舉行大移民了,這跟讓災民們送死有何區別呢?
可到了這一步,想不走也不行了,好在自己前世是遊戲高手,最擅長打通關遊戲了,這次也一定會成功的,實在不行的話,那就開外掛吧!
“當!當!”
“啟程了,全都啟程了,趁著涼快好趕路,大傢伙都跟緊了隊伍,等到了西安府,羊肉泡饃管夠吃,還有三尺長的褲帶面呢!
不過醜話說在前面了,從河間府到西安府路程有點遠,恐怕要走兩三個月,誰要是敢半路逃跑,或者拖拖拉拉的耽誤了行程,休怪本官的寶刀不認人,上司有嚴令:移民途中,私自逃跑者斬,按期不到者罰,兵、民概莫例外!”
清晨時分,隨著一陣清脆的銅鑼響,移民隊伍啟程出發了,災民們有的推著獨輪小車,有的挑著竹扁擔,還有的揹著包袱,一步三回頭,依依不捨的離開了河間府,薛羽等人也在其中!
領隊的是一名小旗官,出身於河間府衛所,三十出頭的年紀,身材魁梧,滿臉虯髯,嗓門還特別洪亮,就像三國裡的猛將張翼德,名字也很像,他叫做張翼威!
張小旗穿一件半舊的青布甲,腰佩一柄樣式奇怪的刀,刀身竟是筆直的,外面纏著黑色布條,只露出一截銅製刀柄,已經變成了暗紅色,顯然有些年頭了,估計是祖傳之物!
另外嗎,他還是隊伍裡唯一有坐騎的人,騎著一匹高大的青色騾子!
沒錯,就是騾子,薛羽雖不會種田,可騾子、馬還是能區分的,前者個頭大,力氣足、好餵養,可是奔跑速度慢,靈活性不夠,只能拉車幹粗活,無法像戰馬一樣衝鋒陷陣!
小旗,好歹也是有品級的武官從七品),竟然連一套像樣的盔甲、一匹像樣的坐騎都沒有,可見大明朝的軍隊頹廢到了什麼地步!
地方縣丞,同樣的從七品,那個不是綾羅綢緞、錦衣玉食,出門乘坐四人抬的轎子,還有衙役們給舉著迴避牌,鳴鑼開道呢,那真不是一般的威風!
重文輕武,軍備鬆弛,尚武精神所剩無幾,難怪堂堂的大明王朝,打不過小小的女真部落了!
另外嗎,按照明軍編制,一名小旗官下面,應該管轄十名士兵,可是張小旗手下只有五個人,這說明衛所軍不但地位低、待遇差,缺編也非常嚴重!
再看這些士兵們,穿著破破爛爛的鴛鴦戰襖,有的挎著生鏽的腰刀,有的拄著沒頭的長槍,面有菜色,有氣無力,走路都搖搖晃晃的,看情況比災民們也強不了多少。
而明軍將士如此頹廢,跟軍隊制度是分不開的,話說大明朝建立之後,百廢待興,國庫空虛,為了讓國家快速強大起來,朱元璋吸取隋唐時期的府兵制經驗,創立了一種衛所制!
既在全國各處戰略要地,設定了329個衛、以及65個守禦千戶所,共計兵員120萬左右,稱之為衛軍!
衛軍實行屯田制度,按照規定,邊地軍丁三分守城,七分屯種;內地軍丁二分守城,八分屯種,每個軍丁授田一份五十畝),由官府供給耕牛、農具和種子,並按份徵收糧草,充實國庫!
這種一手拿鋤頭,一手握槍桿的辦法,讓大明王朝迅速凝聚起了強大國力,並減輕了老百姓的負擔,以至於朱元璋得意的說:‘朕養兵百萬,不費百姓一粒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