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大人!你說的所謂的農民起義,我也有所聽說,無非就是一個叫李小波的農民,聯合了幾個村子幾千人而已!”
“我相信在狄青的壓制下,很快就能取得勝利!”
“丁大人!我說的不是農民起義這個事情,而是引起這些事情的原因!那就是賦稅太重了!"
“範大人!你真是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大宋每日的開銷多少、軍隊的給養要多少、官員的月奉要多少,你可曾清楚?”
"我不是太清楚!既然你清楚,那你就說說,減少百姓的賦稅有何不妥?"
"呵呵!臣斗膽的問一句陛下,陛下這麼拼了命的與遼國進行邊貿,是了什麼?”
連黎九首都沒想到,丁原竟然敢說出這樣一句話來。
“朕自然是為了擴充國庫的財力,為大宋積累財富。"
“如果國庫充盈,何須陛下如此操勞,交給其他人便是了!”
趙禎認真的琢磨著丁原的這句話,他到底是隻針對范仲淹,還是要針對朕!
“呵呵!國庫充盈與否!你丁原心裡不清楚麼?我倒是想落得自在!”
趙禎模稜兩可的說出這麼一句,丁原似乎就等著這一句。
“範大人,你聽到了!若是國庫充盈,我絕不阻攔你減徭役和賦稅,但是我大宋接連與西夏打了三仗,每年還要給遼國五百萬貫,你真覺得錢是天上掉下來的麼?"
一旁的黎九首也突然附和道,“臣以為二位大人說的各有道理,不如大家各退一步,商議如何既能減輕百姓的負擔,又能使得國庫收入不至於突然爆減!!”
黎九首的言論,得到了部分保守派與新政派官員的支援。
“朕覺得可以,今天朝會暫時到這裡,二品以上官員全部去樞密院進行討論,明天朝會給朕一個答覆。”
趙禎不想再在議政殿聽到惱人的爭吵,所以趕緊就坡下驢,終止了朝會。
散會後,金不喚馬不停蹄的趕往了林桐的酒坊。
一進屋,金不喚就立刻保住了林桐,之誇讚起他來。
“趕緊鬆開我!這樣像什麼樣子!"
"林桐啊!你真是神了啊!今天朝堂之上丁原向范仲淹發難了!"
“這不是意料之中的事情麼?你別告訴我你想不到!"
“那你給我說說,你是怎麼想到的!”
林桐也不避諱的給金不喚解釋了起來。
“丁偉對於新政的態度一直是不明瞭的,他一心只想讓他的兒子丁偉透過小殿試得到官職的任命!”
“可一場小殿試,不僅是把丁偉的前途給打掉了,也把很多在國子監讀書人的前途給打掉了!”
“就算丁原不發飆,其他官員也會聯名上書的!說不定有些支援新政的人,迴轉頭去支援保守派!"
“范仲淹提出的新政減徭役,直接是動了丁原的利益,你覺得他會不會立刻跳出來?"
金不喚豎起了大拇指,驚呼道:"林桐!我真心的再次覺得,你別去賣酒了,我找胡大人給你保舉,讓你去先做個知縣,混到轉運使是不成問題的。”
“我志不在做官,這種話以後就不要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