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是胡人。”
中年男子沒有直接回答李白的問題,只是點明他們的身份。
李白立刻懂了。
因為胡人就是粟特人,他們在朝堂上最有名的代表就是安祿山。
“你怎麼看這些人?”李白直言不諱道。
中年男子淡淡一笑,面不改色道:“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哦?太宗皇帝威震四海,懾服諸國,對不同民族亦是一視同仁,被譽為天可汗,當今陛下也是對外族十分寬厚,而你卻說這等話,挑撥大唐與外族的關係,不怕因言獲罪?”
李白似笑非笑,饒有興趣地看著中年男子道。
“哈哈哈哈!夷狄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強必寇盜,弱而卑伏,不顧恩義,其天性也,老丈可知此話是誰說的?”
中年男子哈哈大笑,反問道。
李白面色一正,道:“文貞公。”
“先祖敢犯顏直諫,後世子孫又豈能辱沒先祖名聲?”中年男子正氣凜然道。
李白聞言,肅然起敬。
“原來是文貞公的子孫,怪不得一身是膽,老夫李白,閣下可願與我說一說這長安近況。”李白拱手道。
中年男子連忙回禮道:“前輩竟是謫仙人李太白,晚輩實在是失敬!”
“哈哈哈,虛名罷了。”李白笑道。
“太白先生過謙了,您的風骨誰人不知?晚輩正有一清淨之處,願與太白先生秉燭長談!”中年男子敬佩道。
李白微微頷首道:“那就叨擾了。”
隨後,李白便牽著馬與中年男子一同離去。
當晚,燭光長亮。
翌日。
清晨。
李白吃完花捲和蒸餅後,便沿著街道走動。
昨晚與文貞公的後人交談一番後,李白大概瞭解了現在大唐朝野內外的近況。
但是,更多的事情更多的狀況,以及百姓們最真實的想法這些,不能偏聽,不能以偏概全,理想當然,也因為偏聽則暗,兼聽則明。
很多時候還是需要自己去實地考察的。
走在寬廣,平坦的長街上。
來來往往的有毛髮粗長的突厥人,鐵勒人,安西人,高麗人,也有倭國留學生,商人,僧尼,充滿異域風情的新羅婢,膚色黝黑高大的崑崙奴等等。
各色各樣的商品更是琳琅滿目,叫賣聲此起彼伏。
此時的長安正是東西方文化與商業的交流中心,聚集了四面八方的來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