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西月倒不是不願意多收一個人,只是這樣一來,細辛不就孤單了?
“你把他們都送來了,那你豈不是孤單?”
細辛雖然是有些捨不得他們兄妹兩人,但也要為他們兩人日後考慮。他們能和皇太女還有一班貴族少爺小姐一起長大,對他們日後前程自有幫助。
“不會的。這些年因為他們兄妹二人,我一直囿於後宅,現在好了,我回去後可以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去‘慈幼院’做事。”
聽細辛這樣說,公西月倒是有了些想法,但如今不是討論這事的時候。
“你是真的想好了?沒有勉強?”
“是的,小姐,我是真的想清楚了。再說,有你在,誰敢欺負他們?”
“那可不一定。”
見細辛主意已定,公西月也不再勸,而是和她開起了玩笑。
“如今皇宮裡就有一個小霸王在,三七家那個超旺總是被他欺負,我拿他也沒有辦法。”
“你說的可是開言少爺?”
“正是他。”
說起姜開言,公西月還真是有些頭疼,但從心底溢位來的喜愛也是瞞不住人的。
姜開言今年13歲,正是貓憎狗厭的年紀,他從小就不太愛念書,但精力卻又充沛,學了幾手三腳貓的功夫,現在成了中原皇城無人不知的“小霸王”。
“你回去好好休整一番,三日後我在宮中設宴款待這班遠來的少爺們,你帶兩個孩子參加,屆時還會有其他的少爺小姐參加,三七、耿丹寧她們也會帶著孩子來。”
……
自從各地都護使上奏摺要送兒子入皇城後,公西月想著這些孩子帶幾個也是帶,帶一群也是帶,何不多些人一起學習?
她在朝廷宣佈了一道口諭:正三品以上的官員,可以送一名6歲至10歲間的子女或兒孫入宮與這些孩子們一起學習,以後她要親自考核這些孩子們的學習情況。
當然,這些皇城官員的後輩是不能住在宮中的,每日放學後需自行回家。
這道口諭下發後,朝中大臣紛紛動起了心思。
人是肯定要送的,只是送什麼樣的人就要好好想想了。
皇太女還太小,只有3歲,就算學習,恐怕也只能學習《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之類,像《千家詩》、《古文觀止》、《聲律啟蒙》、《文字蒙求》這些怕還要等一等。
不過,聽聞皇太女聰慧異常、過目不忘,說不定她學得快,很快就追上進度了,這樣的話,送6歲的孩子去陪她讀書最好。
還有一些官員家裡沒有這麼小的後輩,那就送一名優秀的子弟過去,能入了昭文帝的眼那就是好的。
還有個別官員甚至想著送個十歲多的紈絝子弟去和姜開言作伴算了,反正不指望他們成什麼才,混個人脈。
誰不知道昭文皇帝最是喜歡她這個外甥,前不久剛封了他為正三品的“英武將軍”,雖然是個虛職,可他還那麼小。
以後就算他不能繼承永寧王位,最少也是有個伯爵的。
……
三日後
公西月在苑花園設宴。
到場的除了魏文英、細辛、三七和耿丹寧外,其餘的全是孩子們,是各家報上來的到宮中一起學習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