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路的大夫帶著他們走到了一座乾淨整潔的房屋前,“侯爺,這個病人昨天到了我的醫館找我開藥,是我接待的第五個同樣的病人,我才意識到了不對。”
公西月點點頭,“去把門叫開。”
大夫上前叫開了門,說了來意。
公西月示意黃芪給她穿上消過毒的外服,包了頭髮、戴了手套,並用口罩緊緊遮了口鼻。
口罩是辛湘玉的創意。
有一次中原城感冒流行,她便畫了這個口罩讓護國侯府的丫環們做,公西月見這個口罩兩邊有細細的袢帶可以掛在耳朵上,方便遮掩口鼻,便讓丫環們做了些,她製藥時會戴。
之前要防止病菌或其他毒氣時,只是用布遮掩了口鼻。
後來這個口罩給太醫院的太醫看到了覺得挺好,不知不覺中就在大夫們之間流行了起來,大夫給人看傳染性的病時都會戴上口罩。
這個口罩也成了藥鋪的一種常規性用品。
不過,公西月今天戴的這個口罩與她平日製藥時所帶的略為不同,是幾層紗布疊在一起縫製的,防禦疫病效果會更好一些。
黃芪要跟著公西月進去,被公西月阻止了。她讓其他人都等在門外,等她先看過病情再說。
她一個人進了病人的房間。
這個病人是三天前開始發病的,最開始只是突然腹瀉,無明顯腹痛,他只以為吃錯了東西,沒有理會。
可是接下來腹瀉症狀越來越嚴重,每日大便數次甚至難以計數,並開始嘔吐,他這才著急起來,找了大夫來看。
大夫看過後給他開了止瀉的藥,並沒有作用,接下來又有數人出現了相同的症狀,大夫才引起重視,懷疑是瘟疫。
這個病人躺在床上看著情形很是不好。
他的眼窩深陷、面板乾燥皺縮、唇舌乾燥、肌肉還在不停的抽搐。
公西月上前給這個病人把脈,他的體溫異於常人,四肢冰涼,知道他這是嚴重脫水導致的虛脫,現在病人急需補水。
她讓病人家人先去將水燒開,然後泡鹽糖水給病人服下。
但光補水還不夠,公西月之前在玄真山的醫書中曾看到過對這種病症的描述,這種病症是感染了一種病菌,最常見的感染原因是食用被患者糞便汙染過的水或食物。
那本醫書記載這種病需要“先針後用藥”。
先用針在尺澤穴放去毒血,次針三里穴調陰陽,再針中脘穴,瀉止吐停,然後用霍香正氣散,可治癒。
曰:三針鼎立,祛邪;再用藿香正氣散以斷其後,餘邪蕩盡,正氣恢復,體泰安康。
而藿香正氣散的方子也有記載:
廣藿香10克,白扁豆10克,大腹皮10克,茯苓12克,清半夏12克,炮姜10克,油桂6克,陳皮6克,桔梗30克,香附6克,白芷6克,川樸6克,蒼朮10克,甘草6克。
公西月記得這個方子,但她之前並未見過這種病例,因此也不知道是否對症。
不過,她仔細斟酌了這個治療辦法和方子,就算不能治癒也是對症的,她決定先用這個方法先試試。
她拿出了銀針給病人刺穴下針,等做完後她離開了病人的房間。
她先將外服脫下來,用她帶來的藥液洗乾淨了手,才與其他人述話。
她對隨行大夫說了她的治療方法,並將藿香正氣散的方子告訴了他們,讓他們先去煎藥給病人服下,以觀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