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元八年夏
這一年春夏的雨特別多,從三月末開始,大宇朝各地的雨都沒有停歇過,特別中洲和水澤洲更是暴雨不止。
皇宮乾宇殿
今天是大朝會的日子。
宇文慶濤登基已有九年,如今他已有十五歲。
隨著總管太監劉公公一聲“有事啟奏、無事退朝”,有一御史出列。
“臣有本要奏,臣參武陽府府臺,赤江暴雨氾濫,淹沒周圍數十公里的房屋和田地,百姓流離失所,衣不蔽體、食不裹腹,但他至今卻仍沒有奏摺送上來。”
此言一出,盡皆譁言。
公西月心裡一動,她也是才聽到這個訊息,但以司屹的情報網應該早就知道了,但他卻沒告訴自己,看來,他們是想借著這次機會開始行事。
隨著小皇帝長大,朝堂氣氛也微妙起來。
臣子有本奏時,宇文慶濤偶爾也會問幾句話,有一部分朝臣也開始顧及他的感受,只是,內閣幾人卻很穩得住,該爭論就爭論,該決策就決策,絲毫不為小皇帝所動。
可不穩得住嗎?
他們站在最高處,對朝廷和軍隊的動向看得最清楚。
大宇朝8個洲,其中5個洲的駐守軍隊都是護國侯自己人控制的,而勐洲的陳都護使之前是程元華的手下,中原城的鄒都護使雖然是申元國的人,但是申元國已投向了護國侯。
還有守衛皇城的宇林軍現在已在護國侯的控制之下,駐守在中原城外的中原軍原是中原王的私軍,中原王目前也沒有和護國侯對著幹的想法。
這樣一來,整個大宇朝的軍隊,只有卞守全的十萬邊關軍和南夷洲的幾萬駐守軍隊不聽從護國侯的調派和指揮。
她手中握著這麼多的軍隊,有誰敢輕易針對她。
再者,朝廷如今也多是支援她的人。
一年前,魏尚書因年紀大的緣故,辭了吏部尚書一職,由司屹接任。
司屹任吏部侍郎已多年,經他手選拔上來的人才許多,按公西月的想法,都是能做事、和官職匹配之人。這些人不說都是他的人,但至少不會反對護國侯。
而內閣幾人,雖然常因意見相左有爭論,但他們都是擁護護國侯的。
內閣幾人年紀都不小了,魏尚書80歲、範祖松65歲、中原王63歲、孫文桓62歲、申元國和耿建光也是快60歲的年紀了。
內閣需要年輕一代接班,但甘鴻德說暫時不要動內閣,因此,八十歲高齡的魏尚書仍然留了在內閣任職。
這幾年,有甘鴻德在背後替公西月籌謀,承國公之前的勢力基本瓦解,各大勢力也多數被她收攏,而且她在民間的聲望也是無人能及。
“光華”學堂雖然只辦了八所分校,但是集中在人口密集、文化底蘊深厚、影響力大的八座城府,因而名聲斐然。
而護國侯私人辦的“光華”慈幼院更是名揚大宇朝,在全國各地辦了五十多所,生下來被遺棄的嬰孩、沒有親人的孩童、失去依靠的老人、婦人,喪失勞動力的病人、殘疾人都可以被慈幼院收留。
在前朝時也曾有過慈幼院,可經過那麼多年的戰爭,慈幼院早就解散了。宇文煌在位時是根本沒考慮過重開慈幼院這個問題,公西月執政的幾年,一開始是國庫實力不足,後來也是她的一點私心沒有提出讓朝廷重新開設。
在甘鴻德提出讓她以私人的名義開辦“光華”學堂時,公西月就有了私人辦“光華”慈幼院的想法,這樣博名聲的事情甘鴻德自然是大力支援的。
有護國侯的名頭在,地方各級官員沒有敢打“光華”慈幼院的主意的,而且一些地方官員和富商的夫人們為了和護國侯拉扯上關係,還主動向“光華”慈幼院捐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