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甘鴻德接話了。
“原來是司大人準備的,那就多謝司大人了。”
司屹忙道了聲“不敢當謝。”
這樣一來,氣氛和諧了。
這個時候,查永浩才若有所悟,假若自己一上來就謝司屹,怕是達不到這個效果,司大人也不見得就高興。可先謝護國侯,再由護國侯將話題帶到他身上,氣氛自然就不同了。
甘鴻德向公西月和司屹介紹了在座之人,都是兩人的學生。
“我剛進來時正聽到你們有所爭論,是在探討哪個話題?”
查永浩道:
“你來得正好,我們剛討論的事情與‘光華’學堂有關,大家各執一詞。有人認為不應該開設女子班,有人認為普通百姓家的孩子讀這麼多書沒有用,也有人贊同‘光華’學堂的模式,認為教育乃‘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公西月默唸了幾遍“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越想越覺得這話其中很有深意,而且與現在的儒家思想有衝突與對立。
於是,公西月開口問道:“不知執此言者是何人?”
查永浩指著一個三十多歲、面容端肅的人,“是我的入室弟子張恆曲所說,他贊同你的教育理念,自願擔任了‘光華’學堂的經義課”。
公西月對著張恆曲行了一禮,“張先生,我剛才聽你說的四句話很是有些意思在其中,不知可否詳解一下。”
張恆曲回了公西月一禮,“侯爺感興趣的話,我便細細道來。”
這一細說,足足花了半個時辰。
聽了張恆曲的述說,公西月總結了一下內容。
第一句“為天地立心”。
這個天地之間的“心”,指的不是天子之心,而是指老百姓的思想和情感,把普通老百姓當成受教育的物件。
這樣,才可以用“為”。
如果天地之間唯讀書人有心,那就成了“做學問的人為做學問的人立心”或者“做學問的人為自己立心”,這就完全荒謬了。
第二句“為生民立命”。
安身立命,主要說的就是謀生的技能,包括種地、建築、工程、手工、商業等。
那麼,“為生民立命”就是要進行“技能的教育”,與自己的想法不謀而合。
第三句“為往聖繼絕學”。
這句話可以理解成文明文化的傳承。既然需要傳承,那自然就離不開教育了。
第四句“為萬世開太平”。
人類的戰爭從來沒有停止過,戰爭最初的目的都是經濟利益的爭奪,尤其是對生存資源的爭奪。因此,發展經濟、建立文明繁榮的國家才是制止戰爭的最好辦法。而這一切,也要透過教育來實現。
對於戰爭的目的,公西月比其他人瞭解得透徹,雖然她不知道是否一定要透過教育才能實現制止戰爭,但她也贊同發展經濟、建立文明繁榮的國家才是制止戰爭的最好辦法這點。
喜歡重生之病驕女帝請大家收藏:()重生之病驕女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