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祖松才不理他們那麼多,他算是明白了,建海軍護國侯是勢在必行,而且照事態發展下去,也是很有必要建海軍的,以後的事情以後再說,現在能省則省。
不管範祖松是出於什麼目的表示的支援,他既然帶了頭,其他人自然也要發表意見。
最後,大家同意了建立海軍,但現在也不必單獨分出來,只放在哪位將軍的麾下,至於編制現在定的是五千人,以後可以視情況慢慢增加。
這就是大宇朝第一支海軍。
因為司徒庭奏報的不實,內閣決定將這支海軍歸在駱保和麾下。
至於對司徒庭的處罰,大家決定暫時還是保留他的職務,公開發文申斥他,並記一個大過,如果還有下一次,便撤了他的二品都護使職位。
這也是因為司徒庭是承國公一手提拔上來的,承國公退出內閣還沒有多久,大家擔心將司徒庭的二品都護使撤職後,會讓朝廷大臣覺得內閣之人太過冷酷無情。
公西月也沒什麼意見,一個不會帶兵打仗的司徒庭就算在二品都護使的位置上坐著,也坐不了太久,下面計程車兵和軍官都不會服他的。
……
承國公府
聽完宋清華說的對司徒庭的處置,以及海軍歸於駱保和麾下,承國公將正在喝茶的杯子往地上一摔。
自從卒中後,承國公只恢復到之前的五成左右,走路還得慢慢走,反應同樣遲鈍許多,有時說著話就突然忘了自己要說什麼。
太醫院有位太醫隱晦地說護國侯有一手好針術,如果能請了她來施針一定會恢復得更好。
承國公沒有答應。
在他心中,護國侯已是死仇,他不願意求助仇人。
當然,也有太醫說的原因在,就算護國侯來施針也只是讓情況變得好些,是不可能恢復如初的。
既然不能恢復如初、只是更好一些,何必承仇人的人情,免得以後自己出手對付她讓人說自己恩將仇報。
“程元華那裡到底是什麼情況?”
見父親相問,宋清華沉聲答道:
“據威遠侯說,他派去的人早就聯絡上了陀妥部的首領,送了兩箱黃金,說服了陀妥部圍攻程元華。而程元華至今仍然未歸,定然是遭遇到了陀妥部的圍攻,但草原面積實在太大,一直沒有程元華死亡的訊息傳來。”
承國公沒有接話。
良久,才說道:
“你去通知沈宗慶,讓他找人暗殺護國侯,只要護國侯死了,我扶持他當首輔。”
宋清華一怔,卻仍答道:“好。”
只要護國侯不在了,就讓宇林軍王統領掌控了皇宮,再聯合中原王、申元國將朝廷穩定下來,再加上外圍的司徒庭,更是多了一層保障。
別看中原王和申元國現在都聽護國侯的,可一旦護國侯出了事,程元華又不在,他們出於大局考慮會和承國公府聯手的。
畢竟小皇帝名義上還是承國公的外孫。
現在程元華不在,喬東林和駱保和資歷太淺,他們兩人興不起風浪。
等朝廷穩定下來,立馬下旨撤了他們兩人的職位,把程元華的職位也找人頂替了。就算程元華能活著回來,到時形勢完全不一樣,他也孤掌難鳴。
如果他再一次帶著鯤鵬軍撤走,就治他一個反叛之罪,不信朝廷這麼多大軍還對付不了區區一萬人。